•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572

    这三个心理服务热线,有需要就拨打电话咨询

    心理健康热线有需要·就拨打内心的焦灼如何寻求宁静?心理负担重如何解压?我们需要怎么做?心理热线帮您排忧、纾困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江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12355赣州市心理健康咨询热线0797—8155180
  •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412

    健康知识教育应知应会指南(七年级)

    第一节 生活方式与健康1. 关注自己的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TO)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的完好状态。2. 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健康四大基石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里平衡。3.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文明幸福的生活健康生活“知、信、行”知:获取健康知识,识别不良习惯。信:树立健康观念,坚定健康勇气。行:制定健康计划,履行有效行动。 第二节 每天锻炼一小时1.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提高人体机能、促进正常身体发育、愉悦身心调节疲劳、展示能力增强自信、控制体重、接触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交流、预防各种疾病2.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策略:A 调整认识,消除误区B 化整为零,合理安排锻炼时间C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七年级第     周体育锻炼计划制定人:        制定时间:       锻炼目标:                       锻炼内容:                       锻炼次数:                         第三节 合理膳食 促进健康1. 中国营养学会将食物分为哪五大类:第一类是谷物及薯类;第二类是蔬菜.水果.菌藻类;第三类是动物性食物;第四类是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和坚果;第五类是动、植物油等纯能量食物2. 合理膳食可以为人体提供哪些必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膳食纤维3. 对于青少年来说,除了做到平衡膳食还需要主要什么:A 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B 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4. 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早起动脉粥样硬化5. 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6.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如果超重或者肥胖最佳的办法是调整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第四节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1. 传染病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2. 传染病的种类: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虫媒/动物疫源传播病、血液型传染病3. 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A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B  注意个人卫生C  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D  在疾病流行期,采取必要的防护4、如何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A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咬手指、指甲,不喝生水)B 把住“病从口入”关。
  •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566

    转给家长!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请从这些方面做起

    心智还在发育中的青少年非常敏感,他们用自己的心感知着周遭事物,但是不会自我调节,不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和耐心引导。父母觉察到孩子的异常并提供积极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支持,成为孩子所需要的陪伴者,将会极大地影响孩子情绪变化的走向,并帮助孩子顺利完成青春期的自我探索,避免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如何辨别青少年潜在抑郁的求救信号?让我们共同学习。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对抑郁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抑郁的平均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抑郁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状况不好,或者还没有能力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抑郁症状,只是每天都会纠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产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据心理科普,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潜在的根源,误把青少年抑郁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叛逆、不愿学习、意志力不足、内心不够强大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尽早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应对抑郁情绪,避免孩子发展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尤为重要。出现这些表现时,孩子可能抑郁了孩子的情绪状态异常? 情绪容易变得低落,难以高兴起来;? 容易烦躁,不耐烦,发脾气;? 情绪敏感,容易悲伤哭泣。孩子的兴趣改变? 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弱,乐趣减少;? 对新颖的东西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经常有无聊感;? 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孩子在校表现的变化? 出勤情况:不愿意上学,甚至不想去学校;? 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变得很糟糕;? 行为问题:与人打架或者被打,被同学排挤孤立。孩子的社交行为变得不正常?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 课外活动或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 远离人群,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过于黏人,不可控制地需要跟某个人待在一起;? 对他人的行为敏感,容易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情绪反应。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差? 容易疲劳,感到精力不足,喜欢赖在床上;? 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 出现与生理状况不匹配的身体不舒服,如头痛、胃痛等;? 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孩子的饮食失调? 对食物变得很挑剔,对食物的兴趣减弱甚至丧失了;? 突然有不可抑制的进食冲动,不能享受进食的乐趣,只是机械式把食物塞进口中吞下去,肚子很难受也无法停下来;? 突然吃超量的食物,食后催吐,吐后再吃。孩子的睡眠不稳定? 失眠,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容易早醒,醒后无法入睡;? 睡得过多,即使每天睡十多个小时,醒来依然疲惫不堪;? 睡眠过程中梦多,容易惊醒。孩子的认知功能下降? 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效率变低,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 记忆力下降,不容易记住要学的知识,记住了也容易忘记;? 做事犹豫不决,即使简单的选择也变得很困难。孩子的自我评价变低? 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 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失去活着的意义;? 不恰当的内疚感,将事情不好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 反复思考死亡,觉得自己死了可能会更好;? 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杀计划。家族有抑郁病史? 有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病史,子女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4-6倍,并且子女发病年龄会偏早。孩子有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抑郁的可能性,识别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避免孩子的负面情绪堆积如山。青少年抑郁有时很难识别,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对劲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家长:加强观察和警惕1.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痛哭。父母可在这个时段多加观察,或者结合是否有擦泪纸巾、枕头泪渍等迹象来初步判断。2. 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3. 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出现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非常紧张、焦虑等表现,成绩很可能有所下滑。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障碍表现。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4. 如果感觉孩子跟父母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总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那也要加强注意。不要以为孩子总是阳光、积极、正能量,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但他们愿意倾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积极求助。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5. 既然抑郁症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有可能伪装,那父母要主动跟孩子认可的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坚强、演技再好,在他们痛苦得难以独自承受时,往往会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声。6. 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残是极其危险的信号!青少年患者的自残行为往往出于释放压力,这说明他们内心的压力已经接近令其精神崩溃的临界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青少年自身: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调适1.抚慰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不确定性本身并没有那么让人困扰,反而是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应让我们迷失自我。如果事情让你感觉很不安,可以通过图画、写作或是和好朋友聊天的方式,把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2.灵活应对未知的挑战。在面临困难时,相信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找到一个方法去做,如果有效就继续,无效就换个方法。冷静下来,分析一下疫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困难有哪些,尝试制定应对疫情的计划A,当然也要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计划B或计划C。3.关注可控的部分。不妨尝试着停下来,去思考5个问题: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快乐?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感激?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自豪?生命中有谁爱我?我更爱谁?生命中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努力追求?当人们停下来进行思考的时候,就越能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拉开距离,看到周边的助力,找到生活中确定而微小的幸福。专家强调:打破孩子不良情绪生长的温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表示,其实青少年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当孩子“不乖”了,把心“封”起来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引起重视,主动及时就医。袁勇贵说,有些父母陪伴缺失,将孩子丢给老年人带;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让孩子长期活在巨大压力中,总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有些家长对孩子完全贬低……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不良情绪生长的温床。在不经意间,“心灵的感冒”——抑郁症就找上门了。还有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发生任何事情,家长都帮着孩子处理好,孩子不需要操心,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产生抑郁的情绪。孩子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样帮助孩子去调节这种情绪和心理呢?袁勇贵建议,第一,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总是去比较,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孩子,或者说成绩好的孩子,不能给他更大压力。“我们经常讲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了一点就行了,总是“比较”会比出问题来。”第二,要放松,孩子要有学习的时间,也应该有玩的时间,很多家长一看到小孩玩马上就骂,就会让孩子非常反感,容易造成更多的压力。第三,要运动,运动本身可以改善情绪,释放压力,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运动时间。第四,生活要规律,不能每天作业都写到半夜,要给孩子休息时间,帮助他提高效率。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及早找专业的医生问诊。要警惕抑郁症的认知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比如:记忆力下降:记不住事;注意力下降:上课时总是走神;执行功能受损: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精神运动速度减慢:反应慢,总是跟不上别人的思路;另外,还有不少人会莫名其妙地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头疼、经常拉肚子等,这样的抑郁症通常很难发现,患者一般不会到心理科就诊,跑到其他科室又查不出原因,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青少年的身体或不当行为状态,在很多家长、老师眼中,很容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但对于心理精神科医生来说,这些恰恰是青少年抑郁情绪或疾病的表现,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支持。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531

    【心理健康空中课堂】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

    科学判断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来啦!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并不单指没有疾病,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下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简单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向上、高效且满意的持续心境。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大量的医学实践表明:越来越多的疾病并不是由纯粹的生理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01心理健康的自我审查心理健康状态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心理健康、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家可以从以下一些常见的外在表现来判断自己现在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乐观、持续良好的心态。心理困扰经常感觉孤独;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下;恋爱烦恼;与家庭、老师或同学相处感觉烦恼等等。心理问题有些行为、想法不受控制;感觉恐惧、焦虑,并影响正常生活;心里有些无法忍受且难以倾诉的痛苦;人际关系遭遇重大挫折;娱乐时间控制不住等等。心理疾病长时间精神状态不佳,常无原因地落泪;经常出现轻生的念头;经常听到和看到不存在的声音或事物;经常性的情绪不稳定;一段时间内生活习惯、饮食作息出现极大的、令人不适的改变等等。02如何缓解压力暗示法选准最佳时机,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动作、回忆、想象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等对自己实施积极暗示,可以消除负性情绪,减缓心理紧张,使心理保持平静和愉快。如背诵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经历、精心打扮自己等。换境法固定的环境会使人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适当地变换一下环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如到远方旅游,能够转移精力,寄托情感,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种种困扰。随境法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古人云:“随遇而安。”面对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各种各样的负性生活事件,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对待它们,可以使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拥有一片宁静愉快的心灵天地。放松法选择幽雅的环境,舒适的姿势,排除杂念,闭目养神,尽量放松全身肌肉,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方法,确有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的功效。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吸气后稍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确定适合自己的频率来重复呼吸。幽默法幽默是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音乐法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听一听音乐,做一次心理“按摩”,优美动听的旋律,可以起到调适心理和转换情绪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谐,《步步高》的欢快,《秋日私语》的宁静等,会让你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心情愉悦。观赏法阅读精彩的图书,观赏优美的影视剧,容易唤起愉快的生活体验,释放紧张,排解忧郁,驱赶无聊。自嘲法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嘲,来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宣泄法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抑郁时不妨向朋友倾诉;也可以进行一项你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逃避法这是使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不妨采取逃避措施,假装“糊涂”,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有了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523

    【心理健康空中课堂】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里有妙招

    如果孩子情绪不好请学会这样安慰TA↓↓↓
  •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571

    焦虑、抑郁情绪如何转化?三招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支招

    小编说成长路上,孩子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情绪波动很正常,关键是看怎么调节这些情绪,让自己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带班经验,分享了三个让孩子们保持积极心态的实操小妙招,一起来看——“成绩不太理想,困难题做不对,经常有点挫败感。”“感觉被同学孤立了,融入不进去,有些孤独。”“被爸爸妈妈批评了,他们不了解我,不想回家了。”“对未来很迷茫,找不到方向。”……这是在我们班的“解忧杂货店”里,孩子们常常倾诉的一些烦恼。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智发育阶段,他们的心理敏感脆弱,很容易就被周围的一件事、一句话所影响,造成情绪波动,时不时便产生焦虑、紧张、沮丧、痛苦、愤怒等负面情绪。首先,这些情绪都是遇到问题时,人们正常的心理自我保护反应,并不需要惧怕它。但不会调节情绪的孩子往往会变得越来越自闭、消极,而懂得释放情绪、调节情绪的孩子能让自己时刻充满安全感,更加积极自信地面对问题、迎接挑战,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如何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让自己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多人想得很复杂,但方法其实很简单。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积极心理学的小妙招,简单实用,快速上手——心理暗示:“夸夸”与“改改”当出现焦虑、慌张的情绪时,孩子们难免自我否定,这时最先、也是最容易做的,便是给予自己积极正面的暗示。大家可以多用正面语言为自己打气,如“这个困难我一定可以攻克”“下次我一定能考好”“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正面的语言,能够带来正面的思想,从而赋能于心,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正向心理暗示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方式。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前往一所小学,从每个年级中选出了三个班,又从其中选择了几个“最有前途的孩子”交给家长与老师。实际上,这些孩子都是罗森塔尔随机选择出来的,但被他选出来的孩子都在成绩上得到很大的进步,且更加自信了。原因就在于家长接收到这些“有前途的孩子”名单后,就会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进行积极的暗示,对他们予以赞美和期待。这些积极暗示给予了孩子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可以给自己准备两张纸条,一张是“夸夸条”,另一张是“改改条”。每隔一段时间,回顾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夸夸条”帮助自己发现自身闪光点,确认自身价值,给予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从而唤醒积极情绪体验。同时,也一定要通过“改改条”让自己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自我认知,首先是接受不完美的地方,懂得悦纳自己,然后在面对不足时,能够想办法弥补,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增强心理复原力。遭遇困难挫折再正常不过,但有些人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有些人却在经历逆境后吸收经验,变得更加坚韧强大。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心理复原力——从困难挫折中快速回弹、增强幸福感的能力。正如心理学家里克?汉森博士所说:“你无法总是依靠外部世界和他人,你甚至不能依赖你的身体,但是你可以依靠那种根植于神经系统的内在力量。”这就是“改改条”的作用,除了给予积极的“糖衣炮弹”,也要让自己不断有勇气面对不足。留心小确幸:好运储蓄罐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指出,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人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所以,当焦虑一件事情的时候,除了给自己正向的暗示,不妨再利用巴纳姆效应,找寻一些积极确定的东西支持自己,这些积极的东西能给予我们底气和信心,形成助力,而如果大家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再做这件事,就会发现没有那么烦躁,没有那么不顺,也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些积极的东西哪里去找?它们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刻意想出来的,而是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做一个留心之人。孩子们可以为自己做一个“好运储蓄罐”。每天收集一个自己的“小确幸”——小小的确定的幸福感,写成小纸条,折叠好,放进“好运储蓄罐”里。比如: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快乐?今天我做了什么被老师表扬了?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值得我感激?今天哪个方面进步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在捕捉、挖掘自己的“好心情元素”,感知生活中的幸福快乐,同时也在用肯定鼓励的态度、温暖抚慰的言语进行自我对话,帮助自己做积极的情绪梳理。而这些储藏起来的“小确幸”,就是给予我们相信、不断支持我们的“证据”。“好运储蓄罐”就像一个积少成多的能量罐,在披荆斩棘的成长路上不断给予我们力量。《时间之书》里说:“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是的,尽管放下焦虑,在平凡的时光里留心幸福和温暖,默默耕种,轻轻拾起,然后静待花开,定是繁花灿烂!那时再回过头来看看“好运储蓄罐”里的“小确幸”,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段时光之旅沿途都开满了鲜花。懂得倾诉:解忧杂货店在小说《解忧杂货店》里,人们把烦恼写进信件,扔进浪矢杂货店卷帘门边的投信口,隔天就会得到回信。人是情绪化动物,情绪不能只积累不释放,而倾诉便是释放情绪的绝佳方式之一。很多人遇到事情习惯埋在心里,一个人承受,但内心承载的东西,就像气球一样,装的东西多了,一旦超出弹性调节范围,终究避免不了悲剧发生。为了鼓励孩子们主动倾诉焦虑和烦恼,老师也可以在班上开设“解忧杂货店”,专门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烦恼、困惑投入信箱。孩子们在倾诉时也要注意找对方法:首先要实事求是,客观描述自己的情况,不要因注重倾诉对象对自己的评价就刻意隐瞒或夸大,否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其次要突出重点,大家有情绪时都会有一股脑儿的想法和观点,为了获取倾诉对象的认可和支持,可能还会有意无意地重复相同的话,建议大家倾诉时,先梳理好自己的烦恼,讲清影响情绪的主要事件,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班上,老师可发起成立“解忧互助团”,召集班级“解忧”志愿者们协助老师在回信中答疑解惑,并给予支持和鼓励,用群体的爱构筑起心灵防线。对于需要面谈的孩子,老师在约其谈心时,要注意选择相对安静的场所,如无人的教室或空旷的操场,尽可能避免无关人员的参与和打扰。孩子们,请相信家人,相信老师,相信朋友。成长路上的烦恼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会经历,这并不是什么害羞或者难以启齿的事情。家人对你的迷茫可能曾有共同的体验,倾诉时不仅能得到爱、理解和包容,还能获得有益的指导和方向。朋友们可能更加了解你的现实处境,向他们倾诉时更能产生同龄人的共鸣,获得正向的情感反馈。老师们基本都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且拥有丰富的育人经验,他们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对你的情况作出准确分析,并进行专业的疏导和安抚。“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这三个方法并不复杂,可能都是老生常谈,但了解知道与真正应用之间,永远存在一段距离,只有做出来,才能够真正改变不好的情景。运用这三个方法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变换形式,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原理都是一致的。情绪像风一样,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性格、行为、思想,甚至人生轨迹。有的人被情绪左右,消沉堕落,甚至采取极端行为,而有的人做情绪的主人,积极调整。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等待。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生命的旅程只有一次,切记珍惜生命,好好享受。即使困难重重,但请相信凡是打不过自己的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们需要的是练就一颗坚强而自信的心。请相信,乌云之上,总有太阳!
  •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937

    【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这里有妙招!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出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哪些预警信号?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和家长又该怎么办?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2021年公布的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有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早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小编给你一些小建议: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2.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3. 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4.宽容约束要平衡,允许孩子适当犯错家长和老师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和师生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当孩子说话时,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老师家长平时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孩子害怕什么?我有没有过度反应?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6.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参与实践活动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哪些异常信号是孩子在求救,老师家长要知道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等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则更容易适得其反。搜索信息、网络宣泄、情绪反常、悲观倾向、兴趣降低、近期频繁遇到重大危机、整理东西、长期高压,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老师家长可以从这5个方面观察孩子的变化:1.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2.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3.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4.学业变化: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5.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老师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个,一是情绪的低落,二是兴趣的减退,三是体力精力的下降;附加症状是通常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情况,如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无望、自责自罪、食欲异常、睡眠障碍等。诊断抑郁症的一个基本底线是有两条核心症状和两条附加症状,而如果是三条核心症状加上附加症状,那就是重度抑郁的表现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家长怎么做1.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2.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3.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4.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5.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见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完善相关机制让我们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
  • 图片
    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624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家庭教育篇

    家庭教育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究其实质,相当一部分与家庭教育有关。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心理1.攀比心理把孩子的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唯一。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2.补偿心理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都试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量力而行,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3.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有些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4.“从严”心理有些家长将“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要下降。5.敌对,压抑心理因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或父母离异,感情上的纠葛而使夫妻双方变得焦虑、敌对、压抑,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给孩子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1.攀比心理把孩子的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唯一。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2.补偿心理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都试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量力而行,其使孩子产生逆反材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完成了一个心理学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说明了人类并不只是靠营养就够,没有爱是不行的,孩子需要被爱,需要被接纳,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和价值感。父母对子女表达爱,既能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也能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根据张春信教授(1998)”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的观点,家庭的教育与参与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关键和前提。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1.不做否定型的家长     我们很多父母,都会纠正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好像改掉了这些不好的地方,孩子就能完美一样,可是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是无能的,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有些孩子就会拿自己和更差的孩子比,向父母证明自己不是最差的,父母不明就里,还认为孩子为自己找理由,或者孩子无可救药了,只知道和差的比,相反,如果不论多么细微的成就都给予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增加,也就会提高,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2.不包办替代一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作为孩子最早且最为长久的生活环境,正式提供学习经验的重要场所,他为孩子提供了负责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同时父母也为孩子提供了行为学习的楷模。所以,现在很多家庭,只让孩子读书,其他事情一概不让孩子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剥削了孩子学习其他事物的能力,以及认识自我的能力,约瑟夫康德拉曾经说:“即使是小孩子的工作,也能够提供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发现自我,发现自身的现实”。3.创造和谐欢乐、稳定的家庭氛围     没有和谐的家庭氛围,任何教育都无从谈起。根据调查,品学兼优的孩子,家庭氛围都比较好。相反,也有一些孩子,突然违规违纪、脾气暴躁、成绩下降,或者长期如此,很有可能,在家庭方面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的知识、技巧与方法上有所进步,亲子间互动品质就能提高,对孩子的学习也能产生长远影响,同时也可促进父母和孩子的自我成长,研究表明,父母多半会重复他们孩子时代所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这是一种心理代际遗传,因此,如果心理发育良好的父母,就会有心理健康的孩子,这些心理健康的子女,将来又会成为心理功能良好的父母。所以学做好父母将是我们毕生的功课。
共17条记录 当前显示1-8条 第页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