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 点击数:8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 义务教育 点击数:9

    【崇仙乡中心小学师德典型】(三)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兰祥辉老师

    以德修身,恪守师德;以德修己,弘扬师德;以德育人,桃李芬芳;以爱育人,做最美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崇仙乡中心小学兰祥辉老师,倾听他的师德故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兰祥辉同志教育生涯的写照。兰祥辉同志于一九八九年七月毕业于江西省龙南师范学校,同年八月分配到崇仙乡中心小学工作至今。从教三十余年,他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以此来激励鞭策自己,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引领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 一、扎根山区,情系教育。 毕业当年,风华正茂,初生牛犊,满怀雄心壮志,怀揣梦想,想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谁料想,一纸毕业分配,把他分配到离家四五十里之遥的山区学校——崇仙乡中心小学。 工作一年后,他发现自己被这浓浓的乡情,淳朴的民风所感染,更被这山区孩子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所吸引。曾经,许多朋友劝他调出大山,到其它交通方便,条件好的学校工作,方便照顾家中年迈的父亲。而面对着“老师,您别走”,“老师,您留下”的一声声呼唤,他毅然决定留下,一干便是三十多年。 二、锤炼师德,铸造师魂 三十多年中,他始终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认真学习,记学习笔记百余篇,写下五千多字的心得体会。努力用党的先进思想、教师职业道德武装自己,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一名“四有”好教师。在支援灾区等公益事业中,积极响应号召,慷慨解囊,踊跃捐资捐物。曾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三、资助孤儿,奉献爱心 由于山区条件差,经济落后,在工作期间,他碰到过许许多多的贫困学生;失去双亲,缺乏母爱、父爱的贫困孤儿。面对贫困学生,贫困孤儿,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伸出援手,给予一定的资助,倾注一片爱心。 年幼失去双亲的孤儿——小勇(化名),其父身亡,其母改嫁,跟随年迈的祖父、祖母,生活艰辛可想而知。学习期间,情绪低落,时常在课堂上掩面哭泣,成绩急剧下降。面对此情此景,兰老师便把他当做亲弟弟,经常找他谈心,耐心开导,为他送上一些文具、玩具、购买课外书。渐渐地,他开始与同学交流、游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理阳光了许多,成绩也提升的非常快。在升学考试中,以全年级总分第三的好成绩升入崇仙中学。 四、率先教改,引领同行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教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三十多年来,他坚持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 在轰轰烈烈的课改试验中,作为山区学校,是持观望态度,坐享他人的实验成果还是积极投身实验大潮中呢?作为教导主任兼教研组长的他,选择了后者,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实验,主持、参与了多个市、县级课题的研究。 2001年主持了县级课题——《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实验,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获市级一等奖;2002年参加县课堂教学竞赛获三等奖;2003年指导何淑英参加县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 2004年——2005年带领何淑英老师主持了市级课题——《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撰写的论文《敢问、乐问、善问》获县课题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他一直倾心于培养年轻教师。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努力使他们成为骨干教师,促进山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导的何淑英、廖艳、赖小华、李林燕等教师在县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如今,他们都成为了各校的教学骨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一直张贴在办公桌上的格言。几十年如一日,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潜心教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必将以其高尚的师德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教师从善向上。 图文编辑:郭家信 、邹岳玲、兰祥辉 初审:刘小洪 复审:钟挺 终审:钟江山
  • 义务教育 点击数:5

    防溺水提醒

    【防溺水提醒】    各位家长朋友,天气逐渐炎热,周末请各位家长监管好孩子们,并教育孩子们牢记“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为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绝对禁止孩子在无家长的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教育孩子远离池塘、水库、河道等危险水域。孩子外出家长要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若您在河边、水库边等危险水域附近看到私自下水游泳人员,请您及时制止。谨防溺水,人人有责!           
  • 义务教育 点击数:4

    防溺水提醒

    【防溺水提醒】    各位家长朋友,天气逐渐炎热,周末请各位家长监管好孩子们,并教育孩子们牢记“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为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绝对禁止孩子在无家长的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教育孩子远离池塘、水库、河道等危险水域。孩子外出家长要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若您在河边、水库边等危险水域附近看到私自下水游泳人员,请您及时制止。谨防溺水,人人有责!              
  • 义务教育 点击数:3

    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一天晚上,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3岁多的女儿把一条大浴巾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这条浴巾可是我今天刚洗好收回来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气,就要呵斥女儿。她却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跳舞呢!”看着她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来。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坐下来欣赏女儿跳舞。她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躺到大浴巾上打滚。那一脸陶醉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在美丽的天空中自由挥洒。跳了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爬到我怀里。我不禁感叹,感谢女儿及时表达了自己,让我今晚能够欣赏到美丽的云端之舞。  点评:  弄脏刚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是孩子的调皮和破坏;然而,在孩子纯净而美好的心灵里,却可能是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云朵。他们并无破坏的意图。如果我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急着批评教育孩子,孩子那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就会被粗暴地扼杀。所以,当遇到“破坏”性事件时,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 义务教育 点击数:5

    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

    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我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几次三番之后,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在一次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孩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点评:  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 义务教育 点击数:5

    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我以前总爱表扬壮壮:“你真聪明!”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壮壮做不好一件事,他就会特别烦躁,哭闹。前段时间,我给他买了一辆新款滑行车,他刚开始并不会滑,就很生气,索性不滑了。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我知道了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常被表扬聪明的壮壮,在遇到挫折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聪明。明白了这些,后来我就再也不表扬他聪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励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加油!”  点评:  孩子对自我的认可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孩子会认为事情没做好是自己不够好。欣赏这位家长积极的学习,发现了鼓励和表扬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个性品质(如聪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这件事虽然你没做好,但你是好的!”
  • 义务教育 点击数:3

    “你能行!”和“你不会!”

    你能行  妈妈:“轩轩,今天帮忙妈妈做事,好吗?”  轩仔:“好啊,我最喜欢做事了。”  妈妈:“那我们今天一起洗碗。”  轩仔:“好的,我最喜欢洗碗了。”  轩仔:“妈妈,我要洗泡泡(洗洁精)。”  妈妈:“今天妈妈先洗泡泡,你来过水,下次就轮到你洗泡泡,妈妈来过水,好吗?”  轩仔:“好!我会洗得很干净的!”  妈妈:“对!你能行!”  你不会!!  几天前我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周六早上刚一起床,我就看见孩子在自己刷鞋,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孩子刷鞋呢!  妈妈:“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我来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净呢?”  孩子:“不用,我喜欢这双鞋子,我要自己来把它刷干净!”  妈妈:“你不会,你从来没有刷过鞋是刷不干净的,到时候我还得再费一遍事。”  点评:  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我能做多少”来获得成长的心理营养,需要多多体验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获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长的语言暗示,当家长对孩子说“你不会”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会,然后放弃尝试!
共9494条记录 当前显示1-8条 第页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