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知道孩子成长的3个敏感期,远离焦虑、少犯错……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4-03-22 阅读:662字号:[   ] 分享

图片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也有很多秘密。

很多的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揣测去折磨那些成长中的孩子。

比如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如果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话,又有多少人会去探究。

我也是从刚刚做父亲的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地去学习,去了解。

前几天有一个妈妈问我:鱼爸,我儿子现在一岁七个月了,现在出去跟小朋友玩,他都是玩自己的,也不给别人碰他的玩具,我跟他说要一起分享。他就生我气,会好委屈,有时还打我,后面就哭,我现在怀疑是不是我凶他多了,让他缺乏安全感?

如果明白孩子在两岁左右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的话。这位妈妈就不会这么担忧了。

因为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父母应该做的是理解,并且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而不是蛮横地说“我要给孩子改掉这毛病”。

敏感期就好比孩子成长的心灵火焰,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

父母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下面是3个比较常见的误区,相信肯定会对你有帮助的。

图片


过度保护孩子,小心束缚了孩子的天性

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

但有时过度去保护,反而是一种伤害。

就拿我见到的一个孩子来说,她是小小鱼的一个玩伴。但是她家里有一个非常“爱”她的妈妈。每次看到她跟小伙伴们奔跑,她会抱起女儿,说不要摔了;如果她跟小小鱼一起捡石子,一起捉蚂蚁的话,那更不得了,会抱起来带她回家,说太脏了。

所以她总是很少真正地独立玩耍过。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小女孩经常在家里弄伤自己,比如摔跤,碰额头,经常把自己搞得鼻青脸肿的,出门受伤的概率就越大了。所以她妈妈觉得要好好保护她。

其实一个挺高大活泼的孩子,越不独立,越不会保护自己,越不会保护自己就越容易受伤。我真的担心她在幼儿园要受多少的苦才能独立起来啊。

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会去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会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他们会睁开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光,会通过吮吸及听觉来判断母亲。

慢慢的,他们会舒展自己的四肢,打开自己的心智,吸收这个世界的一切。

而到了3-6岁,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更大,会去奔跑,想去触碰一切,各种感官得到飞速的发展。

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滚就说他脏,进行责骂,也许你得到一个干干净净的乖孩子,但是却让孩子少了多少的体验。

有很多的爷爷奶奶一看见孩子稍微爬高一点,马上就警告,然后赶紧抱下来,说一堆恐吓的话语。

我是觉得,当孩子没有危险,也没有妨碍他人的时候,完全应当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我记得小小鱼曾在地上打滚真不算什么,有一次他在乡下的时候,一个人在墙角的鸡窝里玩黄泥,那个地方是一群母鸡晒太阳的地方,他舒坦地在里面滚着,裤子口袋里都装满了泥沙,这种情况下我是让他尽情玩的。

如果细心,家长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不会将某一件“错事”做很久的,完全不必在意,他们今天探索完了,明天还有新的任务呢!就好比小小鱼如今对从石头堆里找恐龙化石的兴趣,完全取代了他之前玩沙子的兴趣。

任何时候,只要没有危险,父母不要因为怕脏或者其他原因而打扰孩子。相反,要去保护好。

图片

阅读的最大误区,错过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孩子的阅读启蒙可以从出生就开始,每个阶段需要父母给予不同的指导。

在遵循孩子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尽管去做吧。

比如我们可以给一个孩子襁褓中的婴孩读书,读一些小小的句子,熟悉的童谣。他们会满足于温柔的母语带来的安全感。

我们也可以给几个月大的宝贝看看黑白视觉卡,也可以让他们读一读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当然,他们无法响应我们,看上去呆呆的。

可是吸收却在悄然进行着。等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他们开始自己去选择图书的主题,开始能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翻翻书和洞洞书了,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跟父母沟通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而到了4岁,孩子会进入一个阅读的敏感期,如果在前面的几年里,父母坚持了启蒙,那么孩子在这个敏感期,很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肯定不适合书写,阅读的能力也有限,因为不识字。而这也是很多父母的一个误区,觉得孩子不识字就无阅读,就无需阅读,这是一个误区。

亲子阅读一定要尽早开始。

其实,孩子这个时期完全可以进行亲子共读,让孩子通过语言、感官得到了充足的学习,父母应该做的事是多选择读物。

也可以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图片


强迫孩子分享,是你真的不懂他。

先看一个案例:奶奶从老家来看望2岁半的东东,进门就脱掉自己的鞋子,穿上妈妈平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马上哭起来,趴在地上非要奶奶把拖鞋还给妈妈不可……

这是因为孩子进入了一个成长的敏感期:

物权意识敏感期 (2-4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物所有权的极度敏感,在秩序感的作用下,他们往往会对特定物体的归属十分敏感,认为家里的某一个物品是属于谁的,就是谁的,其他人不能动用,否则,就是破坏了事物存在的法则,值得他去纠正和维护。

而且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不需要分享,所以常常被大人贴上“不懂分享的自私小孩”这样的标签。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点:他们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你的大道理一概不听。

小小鱼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小家伙要玩小小鱼的滑板车,他不准,两个人差点打起来。

我把他带回家后问他:

“你觉得那个小弟弟怎么样?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吗?

那他的玩具你喜欢吗?

喜欢

那你的滑板车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么样都绕不过去。

再多的道理也许都是无用的,因为他们的世界就是那样的。

我也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呢!

因为心理学认为:孩子只有在完全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

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而这要靠孩子的自觉,家长不要过早地进行干涉。可以给予引导,慢慢让孩子进行人际交往。

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在这个问题上,年龄和面子都不应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

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图片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其实总结后发现就一句话,“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读懂孩子!”

这种自由不是放纵,而是生命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他们生来就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

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个体。

你需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控制。

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所以父母要用客观的态度,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孩子的天性,加以引导。

当孩子热衷于某一件事,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

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不问的放养是要避免的。

养育孩子的路上,不要走极端,不要太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专家。

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要知道,没有谁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然后父母自己要不断努力学习,修行的更好,才是养育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