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指南 点击数:2815

    遇到长着“逆鳞”的学生,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上课不停插嘴,总和老师对着干,总是无所事事、无事生非……在你的班上,有这样长着“逆鳞”的学生吗?作为教师,如何与他们相处,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不让老师自己受伤?如何引导他们走上正轨?这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建议,一起来看——我小学读书时,班级里有个男孩子,同学老师都嫌他烦。上课不停插嘴,不停做小动作,似乎不弄出点动静来,就不是他了。他坐在我后面,我每次要向后靠一靠的时候,都要小心提防是否会被他的某个东西戳到后背,或者是否有蘸了浓墨的毛笔“守候”在那里。搞得我心里毛毛的。但老师说我废话少,坐在他前面很合适。只有一个老师似乎很欣赏他,常在课堂上请他回答问题,并用含笑的眼神看着他,还摸摸他的脑袋瓜。倒也奇怪,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这个男孩子特别乖顺。有一天,另一个调皮孩子忍不住问那个老师:“老师,他也调皮,我也调皮,你怎么欣赏他不欣赏我呢?”老师的回答很有趣:“他眼睛里有灵气,皮归皮,但是关键时候听课很认真。你呢?你上课眼睛要么闭着睡着了,要么睁大了眼睛胡说八道。”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那被认定有灵气的男孩子眼睛亮晶晶的,我们看着他,似乎也觉得他真的很有灵气的样子。工作以后,我也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老教师说他们长着“逆鳞”,老师一不小心就被刺伤了心。也有老教师说:这样的孩子,要顺着毛撸,就会表现得很好。在我看来,他们因为头脑灵活,课堂上接受能力强,初中课堂内容还是比较浅的,所以他们很快就掌握了,于是开始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而他们也特别聪明,能够从老师的语气和表情中感受到老师的厌烦和嫌弃,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们开始了“逆鳞”生涯。精力充沛,就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做,比如帮你批改,帮你给同学背书,给同学做小老师,既让他们有事可做,又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他们内心深处一定看不起那些他认为“没有本领”的老师,觉得老师只会苍白说教和愤怒指责,这样的孩子藏在心里的一句潜台词一直没有办法喷然吼出来:我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你就不能给我一些挑战,让我的本事显现出来吗?你除了会管制和说教,你还会什么?!我曾有机会看到驯马。驯马师说驯服桀骜不驯的烈马,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让马感觉到这次接触自己的这个人是有本事沉得住气的人。如果这个人只知道通过吼叫和鞭打来驯服自己,烈马就会更加剑拔弩张,与你针锋相对,你根本别想爬上马背。教育学生虽然不是驯马,但是很多关键的方式方法值得参考。对待“逆鳞”学生同样如此。一些建议罗列如下:1.培养亲密关系,建立信任。要花时间与他相处,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朋友。要让他们信任你,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决断力。要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很棒的领导者。2.使用轻柔的语气和手势。他们对语气手势非常敏感,切忌当众斥责。3.鼓励他们的好习惯。当他们做对了什么事情时,要给他们奖励。可以用食物、爱抚或者赞许的话语来表达赞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动。4.纠正不良习惯。当他们做错了事情时,要及时纠正。可以用表情、手势来传达指令,及时制止错误行为,也给到他们面子。5.保持耐心。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你在观察他们,他们也在观察你甚至挑衅你,你要给他们足够的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始终保持耐心和冷静。6.给他们舞台。让他们正面展示自己,这样他们就不太会以各种闹腾来引起别人的关注。我们面对各种不同的学生,确实有的乖巧可人,也有的一身“逆鳞”。这也正是教育中最迷人的地方。歌曲《逆鳞》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我跟你用不同方式,踩过前方带刺玫瑰,你嚣张不畏惧退缩,我低头沉默却坚定。生命粗糙,要活得骄傲。我常常想,做了老师,真的就是见到了众生年少的模样,他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遇到我以后会有怎样的改变还是不变,我只管耐心去做、去期待。
  • 图片
    家教指南 点击数:3878

    安全不“放假”!暑假安全提示转给师生家长

    暑假即将来临,孩子们享受假期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安全。一起来看《2024年中小学暑假安全温馨提示》和《2024年幼儿园暑假安全温馨提示》↓↓↓2024年中小学暑假安全温馨提示一、做好健康管理1.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垃圾分类投放。"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2.不吃“三无“食品,不吃未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少吃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3.确保孩子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4.选择安全运动项目,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二、严防溺水事故5.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闹。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江河湖塘边洗手、洗东西、抓鱼虾、抓青蛙等。6.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7.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三、确保出行安全。8.关注天气预报及安全预警信息,学习安全知识,出行前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不在暴雨、雷电等天气环境和易发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环境逗留、玩耍。孩子外出时,家长要知晓去向、内容、同伴和返回时间,加强安全提醒。9.教育提醒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到公共场所首先关注安全出口,讲秩序、不拥挤,服从指挥,避免踩踏,外出要警惕车辆视觉盲区。10.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不坐超速、超载、酒驾毒驾、疲劳驾的车辆,不坐三轮车、农用车等无客运资质的车辆,不顺搭陌生人的车辆。四、平安快乐度假11.针对高考、中考毕业的孩子,注意孩子可能出现的无节制玩乐、紧张焦虑、悲观自责等不良考后状态,有针对性地教育、提醒、疏导孩子正确看待考试,注意兼职安全、旅行安全,不私自结伴出行,保持科学的作息时间。12.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多尊重多理解,加强平等沟通,讲究教育方式方法。留守儿童家长应定期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关心关爱。13.正确使用电、气,做好家庭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孩子不购买、不携带、不玩要'萝卜刀”、激光笔、低俗手办等存在安全风险或易引起暴力等不良行为倾向的玩具产品和学生用品。14.不欺凌他人,不抽烟、喝酒、打牌、吸毒,不参与迷信、邪教、传销等活动不沉迷手机、网络,不去网吧、酒吧以及歌舞娱乐场所,自觉抵制色情、暴力游戏。认识滥用含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等新型毒品和“笑气”(又称一氧化二氨)等非列管物质的严重危害,注意防范“提神”“减肥““不上瘾”“无毒害”等名义的引诱吸毒骗术。15.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轻信网络信息,不传播谣言,不与陌生网友见面16.根据国家“双减"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含线下和线上)。请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切实减轻培训负担。17.根据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请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教育和帮助孩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文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拒绝文身。18.倡导文明风尚,注意亲子沟通,多与亲朋好友交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及其他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孩子选择令营、游学、研学旅行等暑期活动,要认真了解主办机构相关资质,签订有效合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2024年幼儿园暑假安全温馨提示1.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孩子不共用毛巾、杯子,不随意用手揉眼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不随意把室外不清洁、未消毒的物品带入室内,垃圾分类投放。     3.不让孩子食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少吃冰冻饮食,不暴饮暴食,少吃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     4.引导孩子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孩子应时刻在家长的视线与监管范围内,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室里、车内,不让孩子在无成年人陪同情况下外出活动。     6.不让孩子独自或结伴到马路边、水边、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玩耍,防止交通、溺水等事故。     7.做好家庭阳台、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     8.及时排查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电器、刀具及其他器械安全,防止触电、烫伤、煤气中毒、器械伤害等事故。     9.将易燃、易爆、易碎、有毒、锋利或其他对孩子身心有不良影响的玩具、物品保管好,不让孩子接触。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嘴、耳、鼻、眼中,不随意把东西套在头上和脖子上。     10.家中药品妥善放置,不让孩子随意触碰。不让孩子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     11.教育孩子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外出时,和孩子一起遵守交通规则、乘车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不逗打猫、狗等动物。教育孩子外出要警惕车辆视觉盲区。     12.教育孩子不让其他人看、触摸、拍摄自己的隐私部位。     13.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礼物,不把家庭信息告诉陌生人,被陌生人强迫带走时大声呼救并跑向人群密集处,与家人走散时应留在原地不动或向警察求助。     14.教育孩子熟知自己的姓名、园名、家庭住址及家长的姓名、电话、单位,遇到意外会求助,会表达清楚。     15.根据国家“双减”政策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请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 图片
    家教指南 点击数:2854

    教育孩子,要注意这些细节

    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万事皆需要耐心,耐心也是智慧。在教育孩子上,尤其如此。因为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场考验孩子爆发力的短跑,而是一场依靠孩子持久力的马拉松。急于求成只能一事无成,稳扎稳打方能行稳致远。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为人父母,生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我们的过度期待造成了我们的焦虑。”父母都期盼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担心过了头就成了焦虑,压抑着孩子的天性,反而会让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差别在于他们的父母能否发现这些优点。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父母在空闲时间可以多陪伴孩子,读书、运动、散步、旅游等,既能缓解彼此的焦虑情绪,也能加深亲子关系。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一半是紧绷,一半是松弛。紧绷是为了帮孩子打好人生的基础,松弛则是给予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只要孩子能在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等,这些优秀品质足以支撑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想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当孩子有了明确的方向,自然会更积极地前行。父母要敢于让孩子试错,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坚强,无论遭遇什么,都保有乐观的心态。父母一定要明白,家庭存在的意义,不是作为孩子人生的裁判室。与其评判孩子的对错,不如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对孩子的自主选择顺势而为,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好的父母,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源泉;好的家庭,应该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包容孩子的“小错误”,很多事情既已发生,重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如何处理,教会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适当留白,留出彼此的空间。收起自己的控制欲,不要事事都想插手。孩子是个独立的存在,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父母学会放手,留出空间,彼此的关系才会更加紧密。对父母来说,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在见证一个生命成长的同时,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不要妄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应该帮助孩子成为自己,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大人。
  • 家教指南 点击数:2868

    夏季各种蚊虫叮咬识别及处理方法

    蚊子:叮咬刺痛,皮疹自消蚊虫的喙刺入皮肤后有刺痛感,在刺伤处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在皮损中央有一针头大小暗红色的瘀点,按压皮疹时不能完全褪色,在痛点周围出现苍白圈是其特征。皮疹2~3天内自行消退。皮疹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被叮咬后可毫无症状,有的仅有轻度的瘙痒和微痛,但某些过敏体质者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甚至大片瘀斑,伴有剧烈的瘙痒和灼痛感。隐翅虫:内含毒汁,不可拍打隐翅虫的体内含有毒液,这种毒液呈强酸性,可以造成皮肤化学烧伤。隐翅虫本身不会蜇人,但在人身体上爬时,可以有少量毒液沾染皮肤造成轻度瘙痒和红肿。如果对身上的隐翅虫进行拍打,隐翅虫的身体被打碎后,毒液会大量流出,造成接触部位的皮炎。皮损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隐翅虫容易接触的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少数皮损中央可呈稍下陷的灰褐色表皮坏死;若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灼痛或瘙痒。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蜱虫:极端病例,可致死亡蜱虫在叮咬人畜吸血时多无痛感,因此不易被发觉。一旦被蜱虫叮咬后,其皮肤伤口处便会出现水肿、炎症等反应,甚至形成溃疡。有些蜱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畜或其他动物寄主出现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瘫痪,这被称为“蜱瘫痪症”。极端病例,可致死亡。蜱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Q热、斑疹伤寒,引发“蜱咬热”等等。其中螺旋体还可以引起莱姆病,表现为叮咬后数小时至几周内出现慢性迁移性红斑、发热、关节痛,然后出现心、神经系统和眼损害,危害很大。螨虫:肉眼难见,皮疹剧烈瘙痒人生活的环境中常有多种螨类存在,能叮刺吸血的主要有革螨和恙螨,当人体皮肤被革螨叮咬后,主要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色圆形水肿性丘疹、水疱,疹块直径0.5~1.0 cm,并伴有剧烈瘙痒的症状。革螨通常在动物饲养室、鸡窝、面粉厂、纱厂及野外场所等处活动并侵袭人群,主要叮咬部位多在腰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而被恙螨叮咬后,被叮刺处一般在6~12个小时后出现一个直径3~6 mm的红色丘疹,并有痒感,而后在其中央形成一个水疱,最后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就会形成浅表性溃疡。跳蚤:皮损多见于小腿被跳蚤叮咬有别于被蚊虫叮咬,被跳蚤叮咬后,人体皮肤上常有一红点,且不止一处。另一个特征是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盖以下之小腿。这是因为跳蚤的成虫、幼虫多栖息于地板的尘土内,羽化的成虫从地面跳上来咬人,所以被叮咬的部位大多是小腿。臭虫:皮疹线状排列,十分瘙痒被臭虫叮咬后皮肤反应情况因人而异,有人可毫无反应或反应很轻,有人反应较重,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紫癜等损害,在损害中央有针头大的出血点或水疱。一只臭虫可连续叮咬多处,所以皮疹往往排列成线状或片状。主要在腰、臀、肩、踝部,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常因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对臭虫敏感的患者,或一次被多个臭虫叮咬,可引起广泛的水肿性红斑或全身性风团,奇痒难忍。注:不同昆虫叮咬皮肤后释放的毒液不同。另外,前文中所述的隐翅虫不会咬人,它的致病机理是被拍打后释放强酸性毒液导致皮肤灼伤。【西医治疗】止痒 对于瘙痒的患者可于皮损处外用止痒药,如白色洗剂、炉甘石洗剂、5%樟脑醑、清凉油等,取适量涂于患处,2~3次/日。对于新发皮损,可以马上局部涂布氨薄荷醑(又名虫咬水),有很好的止痒作用。抗过敏 皮疹广泛或反应较重者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片),4 mg,3次/日,口服;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10mg,1次/日,口服。抗感染 合并感染时加用抗感染药物,如0.1%利凡诺液及利凡诺糊剂。激素 症状重者可以局部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日;瘙痒剧烈、皮损广泛、肿胀严重者可以短期内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另外,有大疱者可以抽疱液。【中医治疗】中医处方 白花蛇舌草50g,黄柏30g,苦参15g,雄黄2g,紫草20g,乌梢蛇15g。上药焙干共研细末,用75%的酒精30 ml兑冷开水500 ml将上药浸泡7天滤水备用。处理步骤 被蚊虫叮咬导致虫咬皮炎,没形成脓疮前,用淡盐水清洗虫咬部位后,用上述药水涂擦,2~3次/日,直到皮疹消退。若形成虫咬皮炎致脓疮的,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清洗脓疮后,用上述药水涂擦,1~2次/日,一般5天左右脓疮结痂,结痂后继续用上述药水涂擦,直到结痂完全愈合。【生活小妙招】取少量霍香正气水,涂抹于被叮咬处,半小时左右疹痒既可减轻或消除。六神丸:将适量六神丸研末后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叮咬处,每日3~5次。用西瓜皮反复擦拭蚊虫叮咬处,即可止痒。取少许牙膏或碾碎的薄荷敷在被叮咬处,立刻会感到清凉惬意,痒意顿消。西瓜等蔬菜瓜果的汁液、霍香正气水里的乙醇蒸发时能够带走热量,可以收缩被叮咬处的毛细血管,减少炎症的面积,达到止痒的目的;此外,牙膏里含有薄荷成分,而薄荷里的龙脑本身就具有清凉止痒的功效。
  • 图片
    家教指南 点击数:3514

    心理专家陈默:健康的家庭是妈妈不错位,爸爸不缺位,老人不越位

    我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30余年来,累计进行了近万人次的心理咨询,特别是2000年后,案例呈几何级数增长。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探究,我发现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庭的问题。只有每个家庭成员各司其职,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妈妈不错位让孩子拥有心理弹性“今天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你听懂了吗?作业写完了吗?这次考试比上次低了一分,我再出几道同类型的题你做一做……”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家庭中,孩子学习的主要管理者是妈妈。只要见了面,妈妈三句不离学习,即便刚开始说的事与学习无关,最后也能绕到学习上。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孩子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渐渐走向畸形。有些孩子说,自己有妈妈,但好像又没有妈妈。因为在孩子心中,妈妈已经不是妈妈,而是老师和监工。这种家庭角色的严重错位,使得孩子长期承受很大压力,引发考试焦虑、厌学等各种问题。而造成母亲角色错位的原因,往往与焦虑心态有关。10个焦虑的家长中,9个妈1个爸,因为管得越多的人越焦虑。孩子的学习便是浓缩焦虑的点。这份焦虑折射到与孩子的互动上就是不停地催逼。我曾经问过不少孩子:“妈妈讲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最深?”“快点儿,快点儿。”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回答。如果长期被催逼、被拿来与他人做比较,孩子会失去心理弹性,容易走极端。一个极端是患上强迫症,过分追求完美,字要写得像印刷体一样,考不到100分就嚎啕大哭。但大多数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厌学,丧失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什么都不想干。有一次,我们接待了一个女孩。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求助:“陈老师,您帮帮我,怎么可以不懈怠?”她是一名高二学生,成绩多次获得全校第一,最大的快乐就是拿到好名次。但现在的她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内耗严重,原因是她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放松,即便和妈妈聊半小时天也不行。妈妈也觉得女儿的状态很不对劲儿。我详细询问过往的经历,发现这是一个长期焦虑的妈妈,从小学开始就为女儿报了各种补习班超前学习。小学毕业时,她甚至让女儿超前学了初二物理。“我的孩子永远在前面,别人才会赶不上。”母女俩唯一的共同话题就是学习。对于这种案例,只能从颠覆认知入手。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再这样下去,孩子轻则不上学,重则进精神病院”。我建议妈妈不要再插手孩子的学习,顺其自然,只负责照顾好孩子的基本生活及情绪。后来,女孩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能够接纳自己,正确看待学习和娱乐的关系。要想让孩子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妈妈一定要回归本位。首先,做一个会“疗伤”的妈妈。当孩子在外遇到压力和挫折时,为他遮风挡雨。比如孩子沮丧地回到家,妈妈关心地问:“你怎么啦,是不是在学校不开心?”“老师让我抄5遍单词!”“换成妈妈也会不开心。但你看老师让你抄单词也不全是坏事呀,你现在写得又快又熟练。”妈妈的话及时疗愈孩子所受的伤,起到加油站的作用。第二天,孩子就能照常开开心心去上学了。其次,做一个“定海神针”型妈妈。妈妈要修炼自己,战胜焦虑,妈妈的情绪是家庭的魂。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能让所有家人安心。如果妈妈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整日与丈夫争吵,孩子会想:都是我的错,我要是学习好,更优秀一点儿,他们就不会吵了。于是,他陷入无尽的自责和压力中,学习更加搞不好。当妈妈不再扮演老师和监工的角色,而只是一位陪伴孩子的贴心人时,孩子才能从她这里找到温暖和眷恋,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爸爸不缺位激发孩子向上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说,父亲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介入是指在场,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爸爸的参与会让原本以妈妈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多了规则感和新视野,让孩子感觉到抗衡的力量,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暑假期间,一名14岁少年和爸爸24天骑行318国道川藏线2200公里。一天最多的时候,两人曾翻越4座4000米高山,每天路程相当于一个全程马拉松。在后来的采访中,少年说之所以自己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爸爸和我在一起,爸爸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爸爸的用心陪伴和示范作用,让孩子产生了无穷的力量,成为阳光、自信、勇敢的人。当然,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心理需求。比如有两个时期,爸爸角色一定不能缺位,要有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和空间。幼儿时期,爸爸要经常陪孩子玩儿。长到13月龄时,孩子会下地探索世界。这时候,爸爸将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保障者。如果父爱缺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欲望将会降低。一些男孩的胆小、脆弱,缺失毅力、意志力、抗挫力、勇敢、拼搏等特质,都与爸爸角色缺失不无关系。爸爸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蹲下来与他对话,以适度距离守望孩子。特别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有力的大手,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安全和被保护,孩子的心理力量才会变得强大。如果实在太忙,哪怕每天抽出10分钟,和孩子嬉闹一阵儿,抱一抱,或一起看本书也可以。十二三岁的少年时期,也是父爱不能缺位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爸爸平等尊重的陪伴和无形的引领。研究表明,爸爸陪伴到位的孩子,能表现出较好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与同伴交往能力,问题行为较少,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违法行为也较少。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状况,我们不能强求每位爸爸都有大量时间陪伴孩子。但做一位不缺位的爸爸,尽量弥补缺憾,还是有些办法的。爸爸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家人和孩子,和孩子一起打打球、游游泳。凡是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想办法做到,不失信于孩子,让他感受到爸爸无条件的爱。遇到孩子的重要节点,比如生日、十八岁成人礼、家长会等尽量不缺席,让孩子感受到重视,从而产生自信。假期时,可安排一场父子(女)的短期旅行,既能增进感情,也能开阔视野,塑造孩子的性格。著名教育家李查·伊凡斯曾说过:“孩子不会因为你供应的物质而记得你,他们会因你珍爱他的感觉将你牢记。”人的成长只有一次,爸爸用心陪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财富。老人不越位为孩子创造健康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部分双职工家庭在养育孩子时遇到时间、精力上的重重困难,于是,家中老人出马帮忙。但在隔代教养的过程中,如果两代人无法达成共识,角色混乱,也会爆发冲突,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隔代教养中的冲突,大部分问题出在老人完全取代父母,承担起所有养育责任。健康的家庭结构应该是父母教育孩子时不缺位,爸爸担起爸爸的职责,妈妈担起妈妈的职责,夫妻双方共同给予孩子爱的关心。如果和老人同住,老人的定位就是帮手。要搞清楚各自的位置和权限,不要越界去指手画脚。但老人带孩子真的不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小的时候,养育是养在先。孩子都没养好,更谈不上育。老人在养的方面经验丰富,是可以借鉴的。在育的方面,年轻父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养育知识,掌握影响孩子成长最主要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发现老人的理念确实不科学,可以换种劝诫的方式。比如:老人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父母可以这样劝,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能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有助于以后学好写字。而且,这会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自信,在幼儿园里也能表现出众。看到孩子自己穿衣服的好处这么多,老人基本都会同意。万一遇到固执己见、怎么劝都无效的老人,父母不妨放弃语言说服,多采取一些行动,如在双休日陪伴孩子时,适当安排锻炼孩子相应能力的活动,不必为了纠正老人而争吵。导致老人越位,还有一种原因是孩子父母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教育好,索性就由老人做主了。所以,要想老人不越位,关键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只有真正学习到位,才能知道在每个年龄阶段不能犯的原则性错误在哪里,着力点在哪里。根据我的观察,和以前的孩子相比,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心理需求发生很大改变。我曾经参加过小学家长会,让学生给家长写信。大部分孩子写的都是:“你们懂我吗?理解我吗?”“你们把我当成重要的人了吗?”渴望尊重,渴求情感满足,是这代孩子的共性。因此,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要将这份尊重与爱贯穿到养育中的每一天。0岁到3岁时,要每时每刻关注他。这是孩子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妈妈要尽量减少应酬,下班后马上回家陪伴孩子,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也不嫌多。3岁到6岁时,要诚心诚意陪伴他。这是孩子探索欲形成的关键期。爸爸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当孩子感受到安全,探索欲就会得到加强。6岁到12岁时,要真真切切喜欢他。上学后,孩子或许会因为在学校里受到打击而自卑,或许有时做了错事。父母要给予足够的耐心、理解和爱,让他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喜欢。12岁以后,要实实在在相信他。这时,孩子已进入青春期,父母要一次次信任他。随着信任度增高,孩子会拥有越来越强的责任感,最终成为一个懂得自控的人。面对青春期孩子强烈的情绪化,父母该如何应对呢?6 月 24 日,虎妈特别邀请了陈默老师来到直播间,为各位家长讲述如何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也是陈默老师的直播首秀,非常非常非常值得期待,家有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预约直播收听!
  • 图片
    家教指南 点击数:2687

    决定孩子一生的“黄金九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文·马歇尔说过:“当我们种下的花没有我们预期的长得那么好时,我们不应该怪花,而是从自己的种植等方面寻找原因。”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的成长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时,我们要做的不应是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在孩子身上,而应及时反思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若是一味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父母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9-11岁,小学阶段:抓习惯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被“懒”拖垮的孩子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找了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了知识、能力、习惯三个方面的测试。测试结果令他惊讶,随着年级的提升,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都有着显著提升,但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由此他得出结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小学,而四到六年级是强化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若是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则会受益无穷,对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有长远帮助。若是还有很多坏习惯,此时也是改正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坏习惯可能就定型了。克雷洛夫说:“天赋如果无益于人事,必将一天天衰弱,天赋若被懒惰所左右,那么再旺盛的事业心,都没有任何指望。”即使再聪明的孩子,若是不懂得控制自己,长期懒散,也只会积懒成笨,滑向堕落的深渊。要知道,好习惯的养成是很难的,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坚持。坏习惯的养成却很简单,只需要一个自由的孩子和一对放纵的父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若没有良好的习惯,是难以面对外界的吸引和诱惑的。目光长远的父母,早就教孩子做到了这3点,养出优秀自律的孩子。1. 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练字,提升卷面整洁度;认真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勤于思考,遇到问题主动求知;定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2. 热爱阅读,拓宽认知的范围。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更加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小学阶段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多一点,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与他一起读书,帮他养成阅读习惯。3. 坚持运动,塑造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完成一切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出门走走,散步、打球、登山等,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压力,让他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12-14岁,初中阶段:多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对很多家长来说,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就有无数的抱怨:“敏感、叛逆、难管、不和家长沟通,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青春期就是孩子一切问题出现的根源吗?并不是,教育专家陈瑜就曾说过:“不要把孩子的问题甩锅给‘青春期叛逆’,不是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如果他的个人成长没有被压抑、内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与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那他还有什么叛逆的必要呢?”之前曾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上初中时,他迷上了游戏,经常和朋友去网吧,一玩就是一宿。这导致他白天上课没精神,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的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只能是打骂他,试图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但他当时正是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非常讨厌父母的打压教育,所以总是和父母对着干。但突然有一天,父母不再和他硬碰硬了,而是做好饭,然后叫他吃饭。饭桌上也不再谈论他的学习,只是谈论着近期遇到的趣事。时间久了,他反而不适应了。他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我觉得越是打骂你,你反而更叛逆。我也想开了,成绩下降就算了,只要你不学坏就行。”结果这之后,他反而开始改变了,因为他感觉到了这种转变中暗藏的父母深沉的爱。他不想自暴自弃了,不想让父母失望,想变成父母的骄傲。《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到:“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即使他们表现得再坚强、再高冷,也不过是面上的伪装,他们的每一次远离,都是为了靠近。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父母。只有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理解和陪伴,才能赢得他们的心。作家饶雪漫说过:“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陪他们做好这3件事,才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危险时期。1. 学会控制情绪。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应该教会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厌学情绪,还是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积极的去应对和解决。2. 锻炼抗压能力。初中的压力虽然大,但还没有高考那般巨大。在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是最合适的,教会他面对失败,不惧挑战,只要努力了,即使不成功也是一种成就。3. 懂得处理感情。青春期春心萌动很正常,父母若是过度干预,反而会促使孩子为了反抗父母去早恋,影响学习。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谈谈,告诉他早恋的危害,让他明白最好的感情是双方共同努力去达成目标,若是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再谈也不迟。15-17岁,高中阶段:懂放手不懂放手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知乎上有个提问:“你怎么看待父母那些‘为你好’的行为?”底下有个扎心回答是这么说的:“当他们以不要和坏孩子玩为由,赶走了我最好的朋友时,我失去了友情;当他们小时候不管我把我丢在老家,高中却突然把我从爷爷奶奶手中夺走时,我失去了亲情;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在他们的手中被肆意玩弄,若有来生,希望永不相见。”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在这种充满控制欲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成长为积极阳光的孩子。他们可能表面看起来正常,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看过一则心理咨询师分享的案例。来访者是一个高中女孩,曾经好几次爬上学校的天台。她的父母带她来做咨询,结果刚坐下就开始吵架,内容是“什么是幸福”。父母的回答是:“吃饱穿暖就是幸福。”女孩一下就崩溃了:“怪不得你们总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原来你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可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让你们平等尊重地对待我。”她说完后,父母直接反问:“我们哪里不尊重你了?我们民主的要命,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决定,你还想要怎样?”女孩说:“你们是让我做决定了,可一旦那不是你们想要的结果,你们就会说服我改变,不过是名义上好听,就是假民主。”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走的路,有自己想过的生活。他们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也不是父母攀比炫耀的资本。不懂放手的父母,永远养不出独立优秀的孩子。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应该是给予他们建议,为他们讲清利弊,并支持他们的选择。易中天的女儿上高三时,曾问过他自己以后应该选什么专业。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女儿:“我虽然是博导,但你必须学会自己选择。”哪怕女儿追问,他也没有给出具体结果,只是说:“我的意见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体系’。‘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优势原则,创造原则,利益原则。‘三维坐标体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参考这些,再结合你可能的考分,就能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最终,女儿根据他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同济大学的设计专业。作家安娜·昆德兰说:“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不会爱孩子的父母,才想要掌控孩子,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做到了这3个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1. 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大学校园,了解大学的各个专业,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要给出结果。让孩子根据自己兴趣去设定目标,这样也能调动他学习的热情,让他愿意为了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学习。2. 放手让孩子大胆试错。人生那么长,错了又何妨。孩子犯错并不可怕,那是他们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错误,才是父母应该做的。3. 放手让孩子独立生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终究是渐行渐远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为他遮风挡雨,而是教会他独立生存的能力,包括基本的洗衣、做饭等,也包括与人沟通、为人处世等。让他在离开父母后,依然可以过得很好。《海边的卡夫卡》中有这么一段话:“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如果水质过差,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拥有愿意为他们改变的父母。
  • 图片
    家教指南 点击数:2655

    决定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

    前几天,和一位妈妈聊天,她跟我大倒苦水,吐槽现在孩子越大越难管。她自认为是个挺开明的妈妈,这些年从没动手打过孩子,想发脾气也都会忍着。遇到什么事,她都是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希望他能明理上进。小时候孩子还算听话,可越到后来,孩子越是油盐不进。每天回来书包衣服都是随手一扔,她费尽口舌,孩子却依旧我行我素,没办法她只能跟在后面不停地收拾。写作业更是让她头疼,每次总要拖到最后,她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孩子“做事不能拖拉”,可孩子要么不理睬,要么不耐烦。其实这也是多数父母的困惑:道理讲了千万遍,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只讲道理,却不行动,一切都是空谈。就像高考学霸杨成煜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教,而是从小就格外注重培养他的好习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的妈妈说,只有习惯定型了,后面的路才好走。当习惯成为本能后,日积月累,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想起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儿时的一段经历。每天吃完晚饭,父亲都会问他一个问题:“儿子,你今天学到了些什么?”这时,他会把今天所学全部告诉父亲。可有时候,他发现自己好像今天什么也没学到,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来仔细研究,总要学到点新的东西告诉父亲,之后才能安心睡觉。直到如今,他每晚还会自己提问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若当天没有学到点新东西,他是怎么都不肯休息的。也正是这个“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习惯,让他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停地收获和成长,也为自己的写作之路增值赋能。安东尼·罗宾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习惯,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好的习惯,就像一种复利,让人终身受益;而坏的习惯,却似一种债务,让人备受折磨。你给孩子的是什么样的习惯,他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朱永新说,训子千遍,都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真正能改变孩子命运的,不是挂在嘴边的道理,而是落到实处的习惯。以下这10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一定趁早教孩子养成。先有好习惯,才有好命运。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从小培养他的好习惯。父母用心监督,以身示范,孩子明理笃行,认真实践。日积月累,然后悄悄拔尖。
  • 图片
    家教指南 点击数:2556

    今日高考,加油!

    今日高考1342万考生将在考场上手握星辉执笔为剑为梦想而战高考是人生的一站它让你在最美的年纪进行一次最无畏的全力以赴从而去更远的地方见更亮的光每一个努力的你都是最好的自己每一张用奋斗写下的试卷便是最好的答案自信登场,落笔生花高考加油!!!
共613条记录 当前显示1-8条 第页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