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乐观孩子的五步循环法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4-03-15 阅读:404字号:[   ] 分享

图片

幸福成人乐观童年的五步循环法。

联接

联接是五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带动了整个循环的运作。

幸运的是,大自然赋予了大多数父母和孩子寻求联接的本能。

联接通常指父母双方对子女无条件的爱,这是快乐成人最重要的童年根源。

但这不是全部,接下来还会提到其他联接形式。只有把各种形式的联接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早期阶段体验到强烈的联接感,那么他就形成了埃里克森所说的“基本信任感”这种安全感。

令孩子从六个月到六岁都有足够的勇气和愿望去尝试冒险。这种能力归为“我能行”、“我想做”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乐观性格。

儿童时期形成的乐观性格是评价快乐成人的一个重要且可靠的指标。

图片

玩耍

孩子的任务就是玩耍,现在的孩子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外班上面,完全没有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玩儿。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忘记,玩耍也是孩子的一项任务

玩耍能培养想象力,与同伴儿一块儿玩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自己玩儿也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让孩子学会独处。玩儿还教会孩子忍受挫折,当孩子搭积木失败,或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时会慢慢培养出接受失败的勇气。

白日梦是一种发挥想象力的游戏,大多数孩子都有做白日梦的天赋,这种能力相当重要。我们在梦中绘制蓝图,梦想可以强化我们的信念。白日梦做的栩栩如生的孩子,长大以后,他的梦想更不容易被粉碎。

梦想和信念是尽情玩耍结出的果实,玩耍使人快乐,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玩耍让孩子体验到“心流”的境界,处于心流状态中的人们能达到快乐的顶峰,完全忘了自己身处何时何地,让我们把心流的种子撒向孩子玩耍的童年吧!

图片

练习

我们都知道练习的重要性,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当然是通过尝试失败和练习得知的。玩耍中的孩子很快就懂得了练习的重要性。没有哪个孩子第一次骑自行车儿就能学会,难免会从车上摔下来。但是和学会骑自行车相比,即使摔跤,他们也觉得练习是可以忍受的,并且挫折也变得能接受了,所以失败是通往精通和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你的家里有台钢琴,你的宝宝可能一开始只会"啪啪"地敲打琴键,等他再长大一些,正式开始学习钢琴时就会明白,不断的练习可以让他越弹越好。也许他和许多人一样,真的不太乐意练习,但是当他一想到练习的最终成果,他就会坚持到底,

无论是骑自行车、弹钢琴还是学英语,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历某种程度上的痛苦,因为你必须经过一个正视自己失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会觉得自己很笨拙,甚至有时即使费尽心力,结果可能一点儿进步也没有,不过,要是你鼓起勇气坚持练习,最终你会有所进步。

练习伴随着规则。当然,如果你想做好自己的事业,过上有条不紊、有责任感的生活,这个过程也许不会一帆风顺。最好的途径不是通过惩罚,而是借由联接、玩耍、练习、精通和认同这五个步骤才能完成。

图片

精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孩子很快就能享受到精通某项技能带来的喜悦,他情不自禁的发出欢呼,"我做到了!""现在我懂了!""哇,太棒了!"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我们偶尔能体验到精通带来的喜悦,一旦我们尝过了这种滋味,我们就迫不及待想再来一次。

自尊的根源不在于得到赞美,而在于精通带来的感受。当孩子掌握了一项之前不会的技能时,比如骑自行车、弹钢琴或说英语,他的自尊自然会提升,不管他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赞美。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高自尊,你不用拼命去赞美他,他只需要帮助他体验精通某件事带来的喜悦就可以了。

精通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尊,还能增强他的自信,提高领导能力、自主精神,并培养出坚强的毅力。你会发现自己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而是发自内心想去做好它,享受精通带来的绝妙体验。

图片

认同

精通的下一步骤自然是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肯定。当宝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会兴高采烈的录下这一精彩瞬间。当你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一定会加入同伴的队伍,和他们一块儿开心的骑行,掌握骑自行车的技能使你获得了同伴的认可和肯定,同学会骑自行车一样,每一次精通都会让你得到更多的认可,无论来自父母、亲友、同学,还是整个学校,或任何见证你掌握技能的人。

孩子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同,与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同等重要。爱丽丝米勒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中》提到,许多孩子,尤其是敏感懂事的孩子,容易为了取悦别人去做事情,而不是出自于他的内心。久而久之,孩子压抑了自我,即使长大了他也不能认识自我。为了避免这个后果,孩子必须认同并重视真实的自我。

当孩子与同伴的价值观一致时,这不仅会强化他想做好某件事儿的信念,以便获得他人的认同,而且还能增强自己对所重视、所从属、所付出的事情的正面看法。

一旦你感到自己被群体认同和重视,你就会与群体建立联接,而联接又使你想和群体(包括家庭、小组、班级、社区、公司等)保持一致,从而告诉自己尽力把事情做好。与群体之间保持真诚的联接,其实是培养道德行为的根基所在。

图片

父母都想让孩子的行为符合道德,但是道德行为不是靠灌输、训导就能实现的,他是通过与群体的联接习得的。道德行为源于对想做好某件事儿的渴望,而不是对做错事带来的惩罚的恐惧。

认同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社会联结,它不仅是道德行为的根基,还是你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它使你不断的想去做某件事儿,这就形成了内驱力。内驱力是父母和老师挠破头皮想灌输给孩子的东西。

以上讲述的五个步骤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道德行为和内驱力是孩子自然而然学到的。

图片

上图中列出了五个步骤中涵盖的特质,你会也许会惊讶,这简直像是为孩子获得成功人生量身定做的"特质清单",事实也的确如此。但你不能按照清单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必须由孩子自己发展出这些特质。父母常犯的错误就是希望孩子具备清单中的所有特质,却忽略了孩子怎样才能拥有这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