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来袭,如何科学防治!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3-09-25 阅读:11643字号:[   ] 分享



 “红眼病”以接触感染为主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为以下接触方式:

  • 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 与患者握手、拥抱等身体上的接触;

  • 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各种工具等;

  • 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 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


图片



 得了“红眼病”会有什么症状?

“红眼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8-48小时,发病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球结膜下出血为最显著的症状,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结膜肿胀、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图片

该病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预后良好,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图片

 预防校园“红眼病”流行要点

校园篇


日常管理

  1. 托幼机构及学校应开展晨检制度,晨检中发现有异样状况或疑似病例者应暂停入园或入校。

  2. 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毛巾和脸盆要单人单用的个人爱眼卫生习惯


  3. 单位职工要实时健康巡查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
  4. 定期对学习生活环境内的公共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于不适宜用消毒剂消毒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暴晒。

发生病例时

在校期间如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校医,并暂停集体活动和他人接触,如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


图片

经确诊为“红眼病”的患者,隔离期不得少于7天,以主要症状消失为解除隔离的判定条件。

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学校或托幼机构如果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要求病例居家或宿舍隔离。

图片

同时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每日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

特别是要做好校内公共场所、公用物品、车辆和生产用具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


图片

家庭篇


  • 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毒滋生。

  • 保持居家清洁。

  • 如果家庭中有人感染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做好隔离措施,做好患者使用或接触的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

个人篇


  • 在家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避免用手揉擦眼睛,饭前饭后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 不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眼药水、眼镜等物品。

  • 经常清洗枕套、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

  • 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不去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并尽量不与家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