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如何做更好的家长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0-11-18 阅读:3366字号:[   ]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1118081148.jpg

这是一所学校推荐给全体初一家长的一本书。在书中,李镇西老师以教育自己女儿为个案,以爱心、民主和尊重为核心家教理念,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我花了近半个学期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觉得收获颇丰。

现将所思所获粗浅整理记录如下:

1

有承认孩子原本普通的勇气

李镇西老师身为教育专家,又只有爱女一枚,按理说应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对孩子寄予殷切希望才对。但读这本书,我却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一个“秘密”:

在内心深处,他从来没有把女儿当做天才。

“相反,我总是觉得她智商平平,夸张地说,我甚至把她假想为‘弱智’。这样一来,孩子每次考试如果考得不好,就都在我的意象之中:自己女儿本来就不是特别聪明吗,能考这样的分数已经很不错了。而如果孩子孩子考得不错,我则会格外惊喜。P64”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大智慧!

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句话说,中国家长最接受不了的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孩子。即使自己只是个普通家长,却依然能有个天才孩子。

这样一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会满意,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还有些家长呢,即使孩子考得不错,也永远不会肯定孩子。好像一句真诚的夸奖就会让孩子下半生因骄傲而毁于一旦。

李镇西老师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原本普通,对女儿的名次及分数从不提任何要求,是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2

有落实孩子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

接上一点,李老师虽然对女儿的名次及分数从不提任何要求,但却从不放松对她女儿学习态度的要求,并对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在“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这一章节,李老师围绕“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学习计划要切实并严格执行”“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善于归纳整理学习资料”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在育儿中的一些做法。

通过阅读反观我发现:在这些原本该细抓的方面自己却是粗放型的!在刘韵熙小学阶段,我更多只是简单关注她是否完成了作业,却没有很好培养她的归纳意识、时间意识等。

进入初中阶段后,她的数学频频走低,和她底子不扎实、“粗心”及不爱思考等方面都有关系。而这一切,都与我的忽略有关。

相比初中而言,小学阶段想学习任务要轻得多。我除了让她广泛阅读之外,却没有很好培养她其他方面的素养,现在想来颇为遗憾。

但成长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提醒自己还是要努力关注当下,才能更好地着眼未来。

3

有懂得欣赏激励孩子的智慧

书中,我常常为李老师字里行间对女儿的欣赏与激励而感动。他真的非常懂得如何激励孩子,书中的很多对话、书信都可以当做激励孩子的典范。

他女儿晴雁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及留学巴黎,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李老师的支持与激励。

比如说,孩子考差了,他就会说:祝贺你!因为你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问题,这正是进步的开始,考试嘛,还有下次呢!不过,下次也失败了,仍然不要紧,关键是要认真反思总结。

相反,如果女儿考好了,他会说:祝贺你!但爸爸允许你下次失败!

我们呢,可能恰恰相反。

不过,我觉得,如此懂得欣赏肯定孩子,一方面是他运用到了一些激励技巧,更多的是因为他真诚爱孩子接纳孩子的那颗心。前者是术,后者是道。如没有真诚爱孩子接纳孩子的心,再多的激励技巧也是虚伪的、用来控制孩子的工具。

或许有人会问:李老师怎么这么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呢?是不是他早已给女儿准备好了“后路”?

其实不是。正如上一节所说,他不要求成绩,但对孩子学习习惯用清晰要求。在文中,他还和女儿提出“三不比”“三比”,引导孩子不和别人比,就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名次,不和别人比基础,不和别人比方法。但要和别人比勤奋,比思维,比爱心。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因父母激励而生的强大自信心和上进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又怎会太差。

客观来讲,晴雁确实并非天才,却在父爱的激励之下逐步成长,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正如李老师在封底上所说:做一个好家长,并不一定是把孩子培养得光环耀眼、功成名就,而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能力赢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我深以为然。

4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发现了自己一些从不曾考虑过的盲区。除之前应该细抓的学习习惯我却是放养之外,我还有这些收获:

1. 培养孩子吃苦的品质。

不是要把孩子放乡下干农活才叫吃苦,要求孩子坚持做一件他不喜欢却非做不可的事,就是在培养孩子吃苦。比如说让孩子自己走路上下学、洗碗等。

2. 培养孩子对写作的爱好。

这里的写作不是应试作文,而是随手记录生活和心情的小随笔。写作是倾诉、是沉淀、是思索,当然也是成长。

3. 培养孩子的美好品格。

善良、尊重、关心班集体等等都是具体而微的,不是空洞的。“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老师的带班时教给学生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教育女儿的信条。晴雁后留学巴黎能很快适应,独立且优秀,其实都与她之前成长中的种种密不可分。想想我们是不是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其他都是浮于表面?

4. 培养孩子的世界胸襟和中国情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孩子如果眼中只有考试,这真的是好事吗?未来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变化,我们谁都无法预料,可是,我们可以现在就准备着,不是准备成绩,而是准备一些品质。

感谢学校推荐,感谢李镇西老师倾情分享。愿育儿路上,且读且思,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