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埠镇沛东小学李琳转载推荐)
最近,聚焦“小升初”教育热点的电视剧《小舍得》频频冲上热搜,“教育内卷”、“鸡娃”等只有老师和家长才能明白的词汇曝光频率越来越高,让一大批观众直呼焦虑。观众们关闭电视屏幕就可以逃脱这种教育焦虑,而老师和家长却身处教育漩涡的中心无法逃脱,既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又要满足孩子个性发展和知识储备的双重需求,如何才能从内卷的漩涡逃离呢?01什么是“教育内卷”?说起“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一词随之流行开来。原本,这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名词,指的是在资源有限,且没有增量资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存量资源争夺加剧的一种社会现象。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竞争,有同学举例:老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获优比例并未改变。现在,“内卷”从大学生群体中“出圈”,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都以“内卷”称之。这个词一出现,几乎是马上就被联想到了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补课,上课外班,考研,留学等方式去提升自己,为争取到更多的教育和社会资源,这无疑就是一种“教育内卷”。02“教育内卷”的原因是什么?“教育内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的加速转型,二是学校教育的转型已经滞后于时代和社会的转型。具体来说,就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学校还处在当初的工业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新的教育形态,线上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等,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而学校也应该更快地改变。03如何对抗“内卷化”?教师和家长都清楚,不断的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其实也在增加自己的负担,但面对大环境却又没办法做到独善其身,就像《小舍得》中提到的“剧场效应”一样:一个剧院,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大家为了看到演出,也都站了起来,然后,更多的观众站到椅子上,爬到梯子上。大家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得到的却是和以前一样的,甚至一样的观看体验。但是,没有人敢坐下来!那么,学校与家庭该怎么做才能跳脱“内卷”漩涡?1、改善教育形态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一样,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新的教育形态,学校也应更快地做出改变。事实上,这种改变是一直都在进行中的,让我们先看看当下有什么新变化:(1)小微学校兴起,比如中国的探月学院,好奇学校,美国的豆荚学校等等。这些小规模的学校让学生获得的资源更多,学习效率更高,让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好,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给了大规模学校划分小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传统大规模公办学校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北京的十一学校。十一学校用了四五年的时间进行了组织变革,让一个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24个人之内,一个年级的人数控制在250人之内,让年级主任可以叫得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一个老师一节课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孩子。(3)山区农村的学校也在发生改变。为了解决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更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北京怀柔区的九渡河小学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木匠,农民,非遗传承人都成为了老师,真正地把核心素养贯彻到了每一个学习任务中。从这三个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解决“教育内卷”,学校的战略愿景,组织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这也将是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要想走得更远,除了关注课程和教学,还应该关注这背后的底层逻辑,那就是一定要把战略资源,人力财物都流向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去。2、贯彻家校共育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讲到了推进教育改革,要推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也就说家校要合作共育,社会要给予支持。(1)学校和老师应承担好自己的教育职责。前段时间有个非常火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一位家长拒绝批改作业,退出了学校的家长群。这个新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部也随之宣布禁止“学校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在课程设置、上课、作业完成这些环节上,学校和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承担起这些责任。反之,一个老师不批改作业,又怎么知道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呢?怎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呢?(2)家长重在育人。很多家庭,父母逼着孩子学习,但自己却不学习,要求孩子去看书,而自己却在玩手机,让学习看起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另外,家庭教育的要点是帮助孩子成人,帮助孩子学会家务劳动、生活技能、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生活。(3)社会也要给予教育支持。比如更多地给孩子们开放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把好的资源与学校和家庭共享,让全社会来助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要互相配合,才能培养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走进学校,和老师共同完成一段学习旅程。社会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让家校共育走的更远。当下的教育焦虑暴露出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教育问题,也催生了教育变革的新时机。尤其2020年的全球疫情,更加剧了教育的快速变革。所以,未来已来,在新的发展趋势的洪流下,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做的,不是沉迷于焦虑困惑,而是承担起各自的角色任务,找到各自的出路和发展,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八九点钟的太阳们”更加健康和耀眼。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