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传统价值,构成了中国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好家风、培育家庭美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摇篮,让家风走进校园,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让家风文化发挥吸引人、凝聚人、感召人的作用,是我们应当努力去实现的。12月16日,正平镇关工委的各级干部走进共和小学,为孩子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堂“家风课”。
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在古代就出现了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一种传承。镇关工委刘主任从入座顺序、进餐礼仪、食堂就餐礼仪、餐桌与餐具文化四个方面为孩子们讲授了家风文化中重要的餐桌文化!
入座顺序
入座讲究长幼有序,要请长辈、前辈入上座,我们所谓的长辈指年龄大、辈分高、资格老以及德高望重的人,随后年轻人再就坐。若是和领导一起进餐,则要请领导先入座。要是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聚餐,那需要注意讲究风度,应当先让女生入座,然后男士再坐。如果自己是组织聚餐的主人,应该要先让宾客先坐。就坐之后,要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能翘二郎腿,不能把脚踩在凳子上,更不能双手托腮靠在桌子上。
进餐礼仪
就餐时,长辈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吃。吃相要斯文,要细嚼慢咽。夹菜时不能只盯着自己喜欢的菜吃。夹菜时不能在菜盘里上下乱翻,遇到别人夹菜时,要注意礼让。吃菜喝汤时,不要发出怪异声响,不能敲击餐盘和碗筷,用餐动作要文雅得体,夹菜时一般要用公筷,不能用筷子指别人或剔牙。在餐桌上,如想咳嗽或打喷嚏,要离开餐桌,或面向没有人的一面,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餐结束后,如要用牙签剔牙,嘴巴不宜张得太大,尽量用手掌遮住嘴巴慢慢剔牙。
长辈吃饭时,晚辈应主动为长辈盛饭,盛饭不能过满,餐后主动递餐巾纸。饭后,要让长辈先走,如果自己实在有事情要先走,应该要有礼节地打招呼,如讲“失陪”等。
食堂就餐礼仪
1.有秩序地进餐,不要冲、跑、挤
2.不拥挤,不插队,要注意谦让
3.如果和师长一起吃饭,要请长辈入座
4.节约粮食,不得讲吃剩的饭粒、菜屑随地乱扔。
5.有骨头、刺、壳等无法吃的东西,不能随地乱吐,可先放在自己碗里或准备的其他餐具里
6.文明聚餐,不要大声喧哗。打喷嚏时要及时用手捂住口鼻,不能对着别人。
7.嘴巴里含有食物时,不要贸然讲话。他人嘴巴里有食物时,最好等他人吃完再与其讲话。
8.自己要提前准备餐巾纸,不能用手或袖子擦嘴,应该用餐巾纸擦拭。
9.吃饭后,应及时把剩饭剩菜端走,保持就餐地点的干净,尊重食堂员工的劳动
餐桌及餐具文化
餐桌。餐桌主要有方桌、圆桌和椭圆桌。每天要擦洗,不能把衣服往上面放,不能用利器划桌子,更不能踩或坐在上面玩。
餐具。端碗时大拇指要扣着碗沿,四指托着碗底,表示顶天立地。端碗时不能抖腿。筷子在七寸左右,表示人有七情六欲。与动物有不同,筷子一头方一头圆,代表天圆地方。
这些日常会用上的餐桌礼仪,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刘主任亲切自然,直白易懂,接地气的讲授更是令孩子们倍感亲切。坐在讲台上的他,仿佛是孩子们家里一个慈祥的长辈。
善做笔记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坐姿端正,纷纷拿出笔和本子来记录本堂课所学到的礼仪知识。那抬头认真听讲,低头认真记录的样子最令人感动!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一个社会要美好,弘扬良好的家风必不可缺,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好家风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愿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好家风的受益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