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英语基础,把握分段教学。英语教学要特别注意不同年级能力的培养与衔接,学会“活用教材,教材活用”。初级阶段(七年级至八年级上学期)注重听辨能力、沟通能力、预测能力及复述能力的培养,而中级阶段(八年级下学期至九年级)注重捕捉信息能力、猜测联想能力、识别文化差异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听说读写,整合训练。英语学习当中,听说读写必不可少,教师要学会将其结合,初级阶段要求听和模仿相结合,将学习单词和例句相结合;注重集中听和分散听;听的过程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视频、歌曲等;对单词、句子、段落、对话进行分层次地听;选取听力材料的完整性;加强朗读训练,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英语且与同伴交流,正如新课程标准里的“学中用,用中学”。
三、创新课堂模式,学会逆向设计。农村学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要通过逆向设计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和合作能力,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每节课前进行听写,可提前让学生树立听写目标,逐期提升对自己的目标要求;当进行写作课教学时,可将读写进行整合教学,通过“事实+观点”的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自身独立思考及发表观点的能力。
四、扎根教育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实现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一线教师要有更加精湛的教学艺术,要学会观察课堂,读懂学生,学会引导学生建立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思考优秀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并且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因此一线教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主任对新教师的指导贴合实际,大家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相信新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