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芳:中小学生情绪管理指导的五个基本理念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3-02-15 阅读:427字号:[   ] 分享

【作者:齐建芳,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副教授】

情绪管理指导理念是对情绪管理指导的目标和方向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指导时所应秉承的正确理念。根据笔者观察,不少教师对情绪管理指导理念的认识是零散和模糊的,因此有必要对情绪管理指导理念进行梳理,使其从隐性的、零散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结构性知识,成为教师情绪管理指导本体性知识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情绪管理指导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如下问题:

  • 情绪有好坏或对错之分吗?

  • 情绪管理就是压制、忽视情绪吗?

  • 谁该对你的情绪负责,是别人让你情绪不好吗?

  • 情绪管理只是对情绪层面的分析和调整吗?

  • 情绪管理只限于转化消极情绪吗?

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生成关于情绪管理指导的五个基本理念。


01

情绪是个体内心需要的表达
和对环境的适应,没有好坏之分

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谈论情绪的好与坏:一是情绪对身心活动的影响;二是情绪驱动的行为与行为后果。这两种情形都存在混淆,前者是对情绪影响与情绪本身不加区分,后者是把情绪驱动的行为等同于情绪本身。两种混淆直接造成了人们对消极情绪的排斥和不接纳,忽视了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信号功能和适应功能。尽管消极情绪常常给身心活动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导致不恰当行为,但它本身的出现却是有意义的,不但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且透过它所传递的内心信息,个体可以增进自我了解和自我成长,也可以增进人际互动深度从而促进人际关系。

首先,情绪是人的内心需要满足与否的外部表现,这是情绪的信号功能的主要体现。可以说,情绪的背后是需要。这启示我们在面对消极情绪时,要首先意识到它是某种需要不被满足的信号,它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背后哪些心理需要未被满足、应该如何从满足需要的层面去根本性地解决情绪问题。要对情绪和情绪影响加以区分,需要消除的是情绪的不好体验或对身心的不良影响,而不是情绪本身,在寻找方法调节体验和减少负面影响之前,要留出时间先了解一下情绪究竟反映了怎样的内心缺失,否则会错失与内心对话的时机。

同样,人们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常常把关注点聚焦在情绪驱动的不良行为和行为后果上,以此谈论所谓的“坏”情绪。这里再次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区分意识,情绪驱动的行为和行为后果不好,不等同于情绪本身不好,情绪驱动的不恰当行为及行为后果是不被接纳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情绪本身,不能把孩子(情绪)和洗澡水(情绪驱动的不好行为及后果)一起倒掉,从而造成对情绪所蕴含的内心信息的忽视和遗漏。来看一个例子。

图片

事件情境:小明的妈妈没有经过小明的允许看了他的试卷。

【情绪】小明生气地对妈妈大声嚷嚷:

“你答应过我不会随意看我的成绩,你又说话不算数!”说完使劲摔了一下自己的书。

【妈妈的回应】妈妈说:“我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况有错吗?你和我发什么火呀?”

【行为反应】小明拍着桌子对妈妈大吼:“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然后狠狠地关上了自己的房门。


在这个情境中,因为妈妈违背了两人的约定,小明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他的愤怒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过他的沟通表达方式和随后的行为反应是不恰当的。小明妈妈如果能理性地对儿子的正常愤怒反应与不恰当的行为加以区分,就会意识到自己不能接受的是儿子的行为,但可以去共情儿子的情绪、解读并回应情绪中所隐含的对尊重的诉求,就不会使亲子冲突激化。

从小明的角度看,虽然他的情绪是可被接纳的,但是他的行为反应需要调整。比如,他可以认真坚定地对妈妈说:“你答应过我不会随意看我的试卷,说话不算话,我觉得你不尊重我。我希望你以后一定要征求我的同意后,才可以查看。”这样,小明不但表达了自己的生气感受,而且表明了自己的心理诉求,个人边界得到尊重。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到,即使是愤怒这类情绪也应被接纳、被倾听、被共情,但是情绪驱动的行为需要得到恰当的引导。

与情绪的信号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心、自我和他人相比,情绪的适应功能则表明消极情绪在一定情境下能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应对环境。比如,恐惧能促使我们迅速逃离危险处境,焦虑使我们面对不确定的威胁时提前做出预防性应对行为,等等。这时,人们平常所谓的“坏”情绪却具有正面作用。可见,在帮助个体适应环境这个意义上,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好与坏的区分是对情绪适应功能的抹杀。

情绪的出现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分好坏,都应该被接纳,但情绪驱动的行为应该加以引导,这是我们面对情绪时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02

情绪管理的起点始于对情绪加以觉察、理解,
读懂情绪是有效调节情绪的前提

情绪蕴含着重要信息,情绪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解读这些情绪信息。现实中,当人们出现负面情绪时,隐忍、逃避、否认、拒绝是常见的处理办法,或者急于转换不舒适的情绪状态,这样做已然跳跃到对情绪反应的调节,直接省略了情绪管理中前三个环节:情绪觉察、情绪理解和情绪沟通,其结果只是将情绪暂时压抑到潜意识里。但情绪的能量还在,情绪问题不断积累,压抑的情绪最终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是因为径直寻找方法或策略来调节转换情绪,情绪没有得到正视,情绪信息没有被揭示和解读。

读懂情绪,至少有两个步骤: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情绪觉察是对情绪的识别和描述,借由身体反应、心理感受、外在表现或对感受的思考,来发觉自己或他人产生了何种情绪,并能用恰当的情绪语言和词汇描述情绪。情绪理解有四个层次:基于情绪典型情境和情绪意义的理解,基于认知和信念的情绪理解,基于需要和愿望的情绪理解,基于自我的情绪理解。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是在接纳情绪的前提下对情绪信息的深入挖掘,这是情绪管理的起始点。来看一个例子。

图片
妈妈告诉小芳:“下周我们要搬进更大、更舒适的房子了,你帮忙打包收拾一下物品。”小芳听后并没有表现出妈妈所期待的开心,反而闷闷不乐,妈妈觉得别人家搬新家都是高高兴兴的,这孩子的反应有点不正常。看着小芳拖拖拉拉不愿意动手整理搬家物品,她认为小芳闹情绪是因为犯懒,心里的话正要冲口而出:“让你干点活,就这么不情愿,你爸爸去世早,你都是初中生了,得体谅妈妈的辛苦。”但是又一想,小芳平日挺懂事,于是妈妈细心地问小芳:“搬新家,对你意味着什么?”小芳哭着说:“我不想离开和爸爸一起生活的房子。”原来,小芳把老房子当成是对爸爸爱的联结象征。妈妈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例子中,这位妈妈起初认为小芳的表现是因为懒惰,试图通过批评和压制来转换小芳的情绪,可想而知,那只能让小芳低落感受中再添一份委屈。幸亏这位妈妈没有急于去要求女儿调整情绪,思考之后,选择了细心觉察、询问和倾听,才使得女儿心中的留恋和爱得以倾泻而出。由此,这位妈妈才能准确理解,小芳的闷闷不乐是因为心中埋藏的悲伤,女儿还不能很好地面对再一次丧失:搬离老房子,意味着父爱联结的丧失。接下来,如果想真正帮助小芳去调节情绪,可能的一个思路就是如何去处理悲伤和丧失,怎样留存爱的联结,迎接新的生活,等等。而这个路径如果不经由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的过程就难以被揭示出来。

除了觉察和理解情绪,还要能恰当地进行情绪沟通。情绪沟通是运用情绪表达技术和方法进行情绪的人际交流,这一环节使情绪信息进一步外显化,得到他人理解和接纳的情绪有助于个体满足内在需要。只有做到这一步,情绪的意义才真正被凸显。


03

每个人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向内寻找
情绪产生的原因,而不是指责外在

有些人常会这样抱怨:他让我很伤心、他让我很生气……他人该对“我”的情绪负责吗?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贝克和艾利斯的思想开始讨论。两位心理学家都强调了认知在情绪过程中的作用,情绪并非由外在情境或事件直接导致,而是个体对事件、情境解释或评估的结果。除了认知,心理需要、期待、自我概念和自尊也是情绪产生的根源。

可见,每个人的情绪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教师指导学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或想法是否改变,需要和期待是否要调整,建构怎样的自我概念和自尊,这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来看个例子。

图片
小华这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一,可是回到家后,她并不是很开心。妈妈说:“这次考试进步很大啊,上次的成绩处于班级中游的水平呢!妈妈真为你高兴!这段时间努力很有成效啊!”小华很不以为然地回应:“我这成绩不算什么,隔壁班的朋友小叶比我高5分呢!再说了,这次考试简单,成绩好并不能说明数学能力强!”

这个例子中,小华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成绩有很大进步,这两点的确值得自豪和庆祝。然而小华却开心不起来,有两个原因:相对于和自己纵向比较显现出的个人进步,她选择了和朋友小叶横向比较的落于人后,所以有失落感;相对于把成绩好归因于自己努力付出,她选择了把成绩解释为试题简单,而这无助于自豪感。开心或不开心,实际上是小华选择不同认知角度看待考试成绩的情绪结果。

除了认知,心理需要、期待、自我概念和自尊也是情绪的根源。可见,每个人的情绪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教师指导学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或想法是否改变,需要和期待是否调整,建构怎样的自我概念和自尊,这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达成这个理念的一个外在表现是,用“我很生气”“我因为……而很沮丧”取代“他让我伤心”“你让我很生气”这类的表述。从“他”“你”到“我”的表达式变换,绝不仅仅是主语的变换,背后是我们对情绪责任归属的理性认知。每个人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负责。他人或事件情境充其量是情绪产生的诱因,而不是真正原因。


04

情绪管理不只是情绪层面的操作,
更是透过解读内心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

情绪的产生与认知、需要、自我有着密切关系,有效的情绪管理必然是超越就情绪论情绪,透过情绪,在认知、需要、期望、自我等这些更深的层面去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关于这一点,我们用萨提亚的冰山模型加以阐释。

图片

萨提亚冰山模型表明,体验有自上而下的六个层次或水平:行为、应对、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在这个模型中,隐藏在情绪感受之下的是一个人的信念想法、期待、需要和渴望,以及内在的自我。根据这个模型,如果我们想要深刻地去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诱发情绪的情境或事件层面上,还要去了解隐藏在情绪感受下面的部分。如有个妈妈因为孩子不整理房间、东西乱放而和孩子生气。我们看一下对这个事件的冰山探索。

图片

行为:因为孩子书桌零乱找不着学案,妈妈冲她吼,孩子也冲妈妈嚷嚷起来。

应对:指责批评(总是乱放东西,这么大的人了还是不知道整洁。);说理(书桌要保持整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感受:妈妈很愤怒、挫败。

观点:她书桌上的东西总是乱放,从来不整理,堆积如山;她都十三岁了,应该有自理能力。

期待:对孩子:我期待她按我的要求整理书桌;我期待她像我一样爱整洁。对自己:我期待自己爱整洁的习惯能够影响孩子。

渴望:我渴望被尊重(她能听取我的要求和意见);我渴望被认同(她在乎我的感受)。

自我:我真没用,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我在孩子的心中不重要,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在乎我了;我大吼的样子很不可爱。


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可能并不少见。通常这位妈妈在生气之后会用做家务或向家人和朋友吐槽的方式使自己情绪慢慢平复,但是过些日子看到零乱的书桌可能还会生气。看来,用倾诉或转移注意力这类情绪层面的调节方式似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借助萨提亚冰山模型对这个事件进行深层次探索,这位妈妈更好地觉察和理解了自己的情绪:

"

是什么让我生气呢?是我想控制她,想让她跟我一样;我没有意识到我们是不同的,她喜欢随意,而我喜欢有秩序;整洁是我最在意的,但不是她在意的,她不必一定要在意我所在意的东西;我缺乏对孩子的包容和尊重;想让孩子认同整洁这一观念,不能用命令和支配的方式,要有耐心,要慢慢去磨合,找到彼此比较舒服的方式。

"

思考到这个层面,有了这样的觉察,内心是受到触动的,她会更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想法、期待,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从而避免情绪的失控。我们可以期待她今后在情绪管理、包容性、尊重他人、亲子沟通等方面的个人成长,当然她对自我的认知也扩展了。

所以,情绪管理不仅是在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行为层面的操作,更是透过情绪去思考你想要什么,你期望什么,你在乎什么,什么能让你生气,什么能让你开心,以此更深入、更清晰地了解自我,从而从情绪的觉察中汲取自我成长力量。因此,真正持久有效的情绪管理一定也是一个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05

情绪管理的目标不应止步于调节消极情绪,
更着眼于培养积极情绪

转化消极情绪固然是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这还不够。丰盈幸福的生活不仅是烦恼很少,更要有积极体验,感受幸福和美好。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消极情绪具有适应性、防御性,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局限在以保护自己的生存为核心的状态中。当消极情绪产生后,个体只能产生某些特定行为,如逃跑、回避等。而积极情绪具有发展性和扩建功能,可以扩展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会打破思想和行为的限制,展现出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比如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载歌载舞等。还有观点认为,人类的一些艺术行为正是积极情绪功能的直接体现,因为积极情绪有助于打破思想的限制,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概括而言,消极情绪是限制性的、防御性的,而不是发展性的、生产性的。它固然有适应生存的重要功能,然而如果总是生活在紧张、焦虑、害怕、懊悔、生气的“限制性”状态中,那是对生命力的浪费。在积极情绪下,我们不会那么担心和戒备各种威胁,以放松的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探索世界、享受生活。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我们的思想灵感才会自由迸发,产生各种创意。来看两个例子。

图片

小红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自从她有一次食物过敏后,妈妈担心她在外面吃饭不能自控,所以限制了她的很多同伴活动,此后,小红在交往方面变得有些不自信,甚至有些退缩了。

小琳参加班级的大队长竞选,由于准备不充分,她演讲时结结巴巴,结果毫无悬念地落选了。这次竞选失利让她深受打击,非常羞愧,她感觉自己的表现太糟糕了。之后,原本自信、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她再也不愿意去冒失败、被拒绝、被评价的风险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心理阴影面积太大了。”


这两个例子,前者是因为母亲的焦虑而束缚了孩子的个人天地,使孩子失去很多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交往体验,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也出现阻滞;后者是孩子因为羞愧和对失败的恐惧,束缚了自己手脚,从而失去很多挑战自己的成长机会。这都是消极情绪限制性和防御性的体现。消极情绪成为生活主宰,压抑了人的很多潜能。对此,每个人都要学会自觉的反思和觉察。

在避免消极情绪取向成为影响我们思考问题和行动选择的主要力量的同时,更要发展积极情绪取向,这是两条独立的情绪管理路线。培养积极情绪的方式很多,比如,感恩日记、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发展兴趣爱好等。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制造快乐,主动去培养积极情绪,比如,兴趣、爱、满意、福乐、乐观和希望、幸福等,从而让生活和生命更加丰富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