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点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网络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上网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通过对网络多种功能的运用,孩子的智力和技能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使得网民低龄化成为一种趋势。据说,小学高年级中的不少孩子都是资深网民。孩子三、四年级便知道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如打字、编辑文稿、简易图片处理。到了五、六年级,就能正确地收发邮件,科学地查找网络资源,安全地网络小购物,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对涉世不深、抵制诱惑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网络会带给孩子伤害。一项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真正以学习为目的上网的仅占22%。上网给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的前3项依次是∶耽误学习时间、接触不良信息、结交不良朋友。网络包罗万象,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再加上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面对不良信息的抵制力不够,是非辨别能力不高而模仿能力却超强,这些导致近年来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和误导而走上错误道路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另外,有科学家指出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孩子如果从沉迷网络进一步转化成网络成瘾,那对孩子的伤害就更加突出了。在新修订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将网络游戏成瘾认定为一种新的精神性障碍。网络成瘾特别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儿童和青少年极易患重度抑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社交恐怖症以及物质依赖等精神病性障碍。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不可能将孩子和网络隔开,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监管孩子合理的使用网络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
上面漫画中A剧妈妈不能接纳孩子玩游戏的行为,面对孩子因迷恋游戏而耽误正常作息时间的行为心烦、生气、焦虑。但当呵斥不起作用的时候,她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制止方式——"断电源"。这一做法彻底走向了孩子的对立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母子关系倒是更加恶化了。B剧妈妈首先接纳了孩子,她信任地让孩子自定时间,并策略的提前提醒,说明自己要采取的措施。在孩子遵守承诺后及时表扬孩子,强化了他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
科学研究发现,在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方面,父母的作用非常突出。如果孩子和父母保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不会到游戏中寻找伙伴。如果孩子有烦恼会跟父母倾诉,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孩子就不会去网络上找朋友聊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够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就不会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证明自己。很显然,A剧妈妈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的做法,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破坏了亲子关系,会把孩子更进一步的推向网络,而B剧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学会了控制网络、控制自我。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