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学科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 >学科教学

2016全县名师讲坛暨中小学教学工作会会议资料4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4736  时间:2016-11-25  

关于教学常规管理和课题管理

      ——“信丰县名师讲堂暨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县教研室 黄荣平

各位领导: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和大家交流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教学常规管理,一个是关于课题管理。

一、关于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下面先就去学校执行《信丰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过程中还需改进的地方与大家做个交流。

存在的问题

(一)下校调研、学年教学常规大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这里我用五个“不”即五个方面来概括存在的问题。)

1、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在下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师生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有教师上课迟到、中途离岗、接打电话;饮酒后进教室;无教案上课;还有极少数教师谩骂、讥讽、挖苦学生,甚至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些行为都与《信丰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和《赣州市教师职业道德七项严禁》背道而驰。

2、教学方法方式不新。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1)教师理念不新,观念陈旧,“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2)对教材钻研不透,对课标理解不深,对学情分析不够;(3)课堂上没有充分关注学情,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缺乏关注;(4)实验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学生的思维训练根本得不到保证等。

3、学校执行教学常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1)教学常规检查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学校检查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记录轻指导、重反馈轻整改的现象。(2)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过于简单,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3)不少的教案和作业,只是为应付检查,缺乏实效性、合理性,甚至有的教师的备课只是罗列知识点,没有教学设计。关于教案,一定要写有用的教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等外,更要强调备教学设计,那个环节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都要所体现。同时还要备好课堂的情景引入,知识间的过度性语言等。你写的教案要达到这样一个要求,就是别人看了你的教案就能知道本节课老师是怎么样上的。(4)教务处(教科处)过分依赖教研组、备课组的检查,我们学校管理人员没有沉下去检查、督促、指导。

4、课改工作推行力度不够。课改流于口号,课堂效率不高,表现在:(1)存在畏难情绪,观念难以转变,没有做到持之以恒;(2)培训不到位,课改模式不清,老师无从下手;(3)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建设只停留在墙体装饰上,没能体现核心价值与文化理念;(4)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措施没有跟上。

5、联片教研,结对帮扶活动开展的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活动开展不经常。按照要求,联片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但在上学期,有一个片区的教研活动只开展了一次。(2)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只是简单的听听课,评评课。其实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示范课、研讨课、大讲堂、研讨会、还有校级互访、校级教研、校级同行等。(3)结对帮扶活动只流于形式,在资源共享、校级交流、跟班学习等做得还很不够,未能达到促进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在下校调研和在学年常规大检查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

(二)常规月报

大部分学校常规月报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但仍有极少数学校未按要求上报,主要表现在:

1、常规月报不按时,甚至漏报;

2、学校检查只重视数量,轻视质量;(调研和学年教学常规大检查中发现老师的教案中没有留下检查的任何痕迹,比如签章、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人)

3、检查反馈简单,蜻蜓点水。检查反馈既要有好的方面,好在那里,那些老师做得好。要善于发现典型,用正面的、优秀的典型去激励老师。同时也要指出本次检查中发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到位。

迟报、漏报、未按要求上报的,包括教研室下校调研发现违反教学常规管理的,都将按《中小学目标管理评估细则》执行。

望各学校针对以上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实贯彻落实好《信丰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确保教学工作稳中有序。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和实行巡课制度

为进一步了解老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学校要建立和实行领导巡课制度,尤其是我们分管教学的领导更要参与其中。建立和实行巡课制度,就是对《信丰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过程管理,更好地突出有效教学这一主题。使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有效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巡课的内容包括:师生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执行课表的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纪律,教师课堂的表现情况,像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等。巡课要循序渐进,要常态化。从侧重巡常规,到逐步关注有效课堂的实施。

同时要做好巡课记录,强化巡课反馈,在巡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梳理,研究对策,提出整改意见。

(二)、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抓好校本教研。你校的校本教研搞得好不好,就看有没有形成三种氛围,认真学习的氛围,积极研讨的氛围,努力实践的氛围。要形形成这三种氛围,我认为:一要抓好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教学的方式方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好经验等。二要抓好校本培训。培训的对象可以是多层次的,如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有讲座、示范课、论坛、沙龙等。三要抓好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尤其是要强化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同学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要在时间、人员、内容等方面做出具体、详实安排,并狠抓落实。

2、抓好课改工作。课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抓手。借鉴县里的“三导五学”教学模式,科学合理使用导学案,创造性地开展适合各学校、各学科课型化教学模式探索。课改重在坚持,只有坚持,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高参与,高活力,高效率”,我们的学生将“会学了,学会了,成长了”!我们的老师将“进步了,提升了,幸福了” ,才能真正实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3.抓好课题研究。以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开展专题研究。日常的教学“问题”即可转化为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好小课题研究。(关于课题,等下面还会讲到)

4.抓好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