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小结与实施建议
---------“名师讲坛”暨中小学教学工作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我县推动深化课改工作已经两年了,课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推动我县的课改,让学校课改工作开展起来有方向,有着力点,现就各学校课改实施的现状及教研室两年来深入课堂调研的情况进行小结,对下一步学校实施课改提一些建议,说得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在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课改工作收获累累硕果,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课改改变教育观念。
县教育局自2014年推进深化课改以来,更加重视了过程管理考核,逐步取消小考,把小考改为抽考,中考成绩的比重也大幅下调,这无疑给学校松了教学质量的“紧箍咒”。学校也从以前的唯教学成绩第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重视加强日常的过程管理。教师的教学已不再是“灌输式”“添鸭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有效发挥。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不再是作业、作业、再作业的代名词,而是逐步成为一个让他们向往的乐园。总而言之,这是从追求教学成绩到追求教育质量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既是我县深化课改的初衷,也是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2、课改提升办学品质。
教育局加强了课程设置管理,学校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方面也重视起来了。学生的社团活动搞起来了,兴趣小组抓起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也被提到了教学议程,现在,无论走那哪所学校,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悠扬的唱歌声,都能看到体育课操场上挥洒汗水的健儿,美术课教室里专注绘画的小画家。在践行课改的道路上,涌现出了以信丰九小、大阿中心小学、小河中心小学为代表的课改先进学校,以信丰七中、信丰四中、虎山中学、金盆山学校、信丰一小、大桥中心小学、新田中心小学、万隆中心小学、铁石口中心上学、大塘中心小学等为代表的课改“后起之秀”,他们肯课改、会课改,坚持课改,把课改的理念运用到办学的理念中,学校不再是追求考试分数的地方,而是育人的场所,办学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3、课改锤炼教师素质。
走进教师办公室,老师们谈论的话题不再只是这道题怎么解?周末要布置几次家庭作业了,而班级管理如何自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习方法如何传授?学习习惯如何养成?健全人格如何塑造等话题也被搬到谈资里来。以黎洪玉、陈桂莲、陈青、刘春玉、曾敏明、邹秀秀等为代表的课改优秀教师积极投身课改,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目标,为全县广大教师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二、当前学校实施课改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
各学校抓课改的力度不一,课改的成效也参差不齐,整体呈现城区比乡镇好,小学比中学好的现状。少数学校校长不想抓课改,一谈课改就说师资紧,没能手,也不敢抓课改,担心课改后成绩差,压力大,只是简单地把课改工作交待给副校长,副校长又简单地交待给教务处(教科处),最后又简单地交待给了课改老师,校长没有带领大家一起沉下心来谋划,静下心来策划,学校不重视,课改老师就更不会重视,导致课改工作止步不前。少数学校分管领导、课改指导小组不会抓课改,不肯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等着校长赶,等着教研室带,等着老师提,也不肯加强自身学习,对课改的内涵了解不够,指导老师实施课改非常有限,甚至无法指导。
2、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课改的热情不够。老教师怕课改,青年教师不屑课改,新教师不会课改。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我认为一是老师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新的理念,不愿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不愿学习,把课改后成绩上不去当作挡箭牌。二是由于学校鼓励不够,教师课改缺乏动力。三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课改缺乏必要的压力。四是学校指导不够,教师课改缺乏方法。其次,教师课改的步伐不坚定。平时不按课改模式来上课,课改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作秀成分高。最后,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不够,容易偏离课改方向。比如,有的老师把培养几个小老师当作课改,把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小老师的“满堂灌”;有的老师在学生没有自主思考时,就直接让他们讨论,或者没有讨论就直接派代表小组展示,展示时只是把结果写出来,没有说得到这个结果的思考过程,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优生的“一言堂”;有的教师认为只有上课时才能实施课改,没有把课改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延伸到其它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中等等。我在这里提出这些问题,就是想让各位能在以后的管理中更好地指出教师课改的误区,指引教师课改的方向。
三、对学校实施课改的建议。
1、推进课改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未来,更要有计可依。
一是每个学年初,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校长要带领班子成员、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共同策划本学年的课改工作目标,制定行之有效、便于操作和管理的课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里要有课改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要有每周的具体工作内容及落实(检查)的责任人。同时,布置教师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课改计划,计划要细到每周做哪事,培训哪些人等。
二是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全校课改教师动员大会,总结上一学年课改工作的得失,学习本学年学校课改工作计划,布置相关任务和要求,学校要表决心,安师心,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积极践行。
2、狠抓过程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课改,关于这一点,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细说。
(1)、“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课改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重视程度、参与度及责任心。因此,在推进学校课改工作中,校长要扮演好策划者(参与制定各种计划和方案)、监督者(监督工作开展及落实情况)、激励者(激励课改指导小组、激励课改教师)和参与者(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四大角色,只有扮演好了这些角色,学校课改工作才能真正受到重视,推进才会有成效,不能只做甩手掌柜。
(2)、抓好备课组活动,灵活管理教师常规。学校在制定常规实施细则时,要把检查教师修改导学案列入其中,对导学案的修改要有明确的要求并严格地监督检查,同时,在教师自主修改的基础上,备课组要以导学案修改的研讨为主,群策群力,形成一致意见。
(3)、开展富有成效的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交流与成长。学校教务处、课改学科指导小组要策划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并精心准备主题发言材料及选好主题发言人,不能只是简单的上课评课,主题发言内容可以先征求课改教师的意见,内容可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如数学工程问题的教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等;也可以是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如何培训小组长,如何钻研教参、教材,如何发掘教材背后隐藏的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专题的研讨,一定要让每一位教师自己先思考,会上可安排每一位老师发言,不能只当听众,不注重事先的思考及事后的应用,这样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针对遇到的瓶颈问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试图解决。
(4)、建立巡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课改动向。学校要建立巡课、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分管教学(教科)的副校长要带头,教务处(教科处)、学科指导小组要经常巡课及深入课堂听推门课,了解教师是否按要求上课,指出教师课堂课改中还存在的问题,发现课改中的典型榜样和好的做法。需要要注意的是,听课不能只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参与质量,能力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指标来评价老师课堂教学效果。每一次的巡课、推门听课都要做好登记,以此来促使教师坚持课改,为学校课改找好榜样,也为教师考核、评先评优提供有力依据。
(5)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要经常召开全体课改教师座谈会。座谈会每月至少开一次,反馈这阶段巡课、推门听课的结果,布置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课改教师也要每人发言,说说这阶段自己在课改中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效,遇到了哪些问题,下个阶段有什么打算等。
(6)、及时总结,为以后的课改工作找对方子、铺好路子。学校每学期要写一篇课改工作总结。课改教师要写一篇班级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