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1090 时间:2024-03-11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生活中识字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1、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生活中识字要从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要利用学生周边环境,借助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而及时对学生识字积极*的热情鼓励,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提高识字兴趣。 2、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识字。 我们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学生生活在这个多*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如广告牌、各种物品、商标的名称、使用说明书、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字幕……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认识的字做成卡片,或者从报纸、使用说明书等资料上剪下认会的字,贴在自己的识字册中,借助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识字。 3、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学生有了新知识的积累,就会有展示的欲望。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条件,当他们把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或识字册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交流时,他们心中的自豪感会再次激励起主动识字的欲望,而这种相互间的交流反馈也扩大了识字量,巩固了识字效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低年级识字应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快乐识字,主动识字”的原则。教学中,我们应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主,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以识带读,以读促识,让学生享受识字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