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志中行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 >志中行

浅析我校课改中两种倾向的干预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1638  时间:2016-11-21  


浅析我校课改中两种倾向的干预

                                                                                 陈晖

    根据教育局具体规划安排,我校七(2)班、七(6)班参与了“三导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试验,相关学科的老师边学习边探索,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尽管目前只有两个教学班参与课改实验,但“鲶鱼效应”使得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一次全所未有的冲击,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但与此同时在少数教师中也确确实实存在偏离课改轨道的思想倾向。

    一种是抱残守缺,怀疑抵触课改倾向。

    这一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新一轮课堂模式改革存在顾虑,具有畏难情绪,其根源在于教师骨子里存在着的“惰性”;这一倾向的错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三导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和目的,只是一味固守已有的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陈旧观念和自已以往所谓的课堂教学经验,缺乏开拓进取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这一倾向的危害在于不相信学生、不敢放手学生、不相信课改教学,私底下把课改看作是“花架子”,说是走过场、演演戏——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对课改的全面推进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另一种是急功近利,期望课改立竿见影倾向。

这一倾向具体表现为希望新一轮课堂改革能够“春暖花开”,立竿见影,其根源在于急功近利心态;这一倾向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应是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课改实验是为下学期全校全面推进“三导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有校本特色和教师风格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这一倾向的危害基于希望课改能立竿见影,这就容易忽视在课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容易脱离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最终把课改推向“假、大、空”。

上述两种倾向如果任其漫延,必将对课改工作形成巨大冲击,使课改偏离正确目的与轨道,甚至失去实效性,近而走向没落。因此,我校在进行课改实验伊始采取了以下措施,以确保课改工作能逐步得以落实,发挥实效,以实现课改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实质化的推动作用。

1、强化课改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及时展示课改成果或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确实做到每周一变化,通过这些具体展示、宣传真实记录两个课改实验班的学生、老师的变化和成长、成功的足迹,同时也让全校师生分享感悟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来的实际教学成果,从而来逐步加强和调动全校师生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和热情。

    2、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做好计划实施的实录工作。具体到每周一课改主题或一中心问题的解决,每周都要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循序渐进的推动课改工作的进程,从而使我校课改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即避免了“临渊羡鱼”,同时也避免了“陵节而施”,有效的防止了两种偏离课改轨道的错误倾向,使教师逐步认识到自己所教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可塑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人,从而能够逐步的相信学生和放手学生,最终自觉地使自己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达到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教学目的。

3、利用座谈会、书写阶段反思和小结等形式让课改教师能够说出自己的担忧和顾虑,并一起思考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完善各种课改制度和物质保障,从而使参与课改的教师放下心理包袱和负担。现在的课改是为了下学期全校实行课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明贴切我校校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不仅是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交给的任务,或造就某几位“名师”、 “名人”,或形成“轰动效应”。因此,要敢于让学生、老师暴露问题、提出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往往就是生情、师情,乃至校情的体现。当然,对待这些问题更应及时思考,及时解决,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适合我校校情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

4、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特别是我校三位县级课改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积极参加县级的新课改培训以及到课改学校学习交流外,我校自己还利用各种“引进来”的讲座、校内教研座谈会和课改理论学习课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广大教师真正的感悟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学习的效果,而有效课堂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主动学习的效果;促使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能以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研究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由教材忠实的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强化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的探讨)、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形成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教师课改的能力,坚定教师的课改信念。

5、强化对学生的培训和引导。在这一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具有依赖性、向师性和顺序性,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些特性循序渐进的进行。首先通过讲座、培训会和宣传让学生明白“三导五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和要求,逐步的模拟实施;其次以班级文化建设和学习小组建设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并感悟其目的和意义。这就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和学习小组建设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让学生逐步参与实践操作,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而非一蹴而就,追求表面的“繁荣”;再次加强对小组长和学科组长的培训,让他们明白应带领本组成员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最后建立即时性和激励性的学生评价制度。我校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军衔进阶制,做到当堂点评积分;每周评选出班级个人 “ 预习之星 ” 、 “ 展示明星 ” 、 “ 质疑明星 ” ,学生积分累计进阶;每周在学习小组中评选 “ 优秀团队 ” ;每月对各班“状元、榜眼、探花”学习小组和学生进行奖励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五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尝试,是我校推进课堂素质教育和转变师生教育教学理念的一个契机;“三导五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对学生的负责和“减负”,更是为教师“分压”、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开辟道路;“三导五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既不是“万能的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