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有”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
祖国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习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家庭、社会、学校处处都有教育资源,师、生、员、工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学校所有师生员工拧成一股绳,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正平中学是正平镇最高学府,是正平镇文化中心,是正平镇输送人才的主阵地。仔细考究,发现“正平”具有独特的文化渊源。“正”字包含“上、止、正”,“上”意味着积极向上,积极向上者立正志,就是做有理想的学生,做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止”意味着停止,知“止”者守法纪,守法纪者树正气,就是做有道德、有纪律的学生,做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的老师;“正”意味着正确,知者能正,有知者走正道,就是要做有文化的学生,做有扎实知识的老师。立德、树人就要“立正志、树正气、走正道”, “上、止、正”合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知识”的老师,是奋斗目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学校体现国家意志,是孩子全面成长的主要场所;社会为孩子成长提供了更阔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立体宏观环境。教师是孩子的教育者、管理者、合作者;员工是孩子成长的服务者、教育者;孩子是教工的工作对象,是成长的主体;师生员工的互动构成长的立体中观环境。可见,“合”是达成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利用好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积极发挥师生员工资源,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四有”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正”是奋斗目标,“合”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有人说“合”不如“和”,“和”就是和谐,就是和谐发展,就是全面发展。但“合”是过程,“和”是结果,过程好,必有好的结果,所以要立足“合”,做足“合”,以小组建设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合”的体现。“立正志、树正气、走正道、讲合作”就是“正·合”文化,“正·合”是正平中学文化的核心。
“正·合”文化,是有源之水,是有本之木,是有渠可引,直通未来。
为此,学校可以:
进行理想信念引领,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打造高效智慧课堂,举行团队合作竞赛。思想为先导,环境予熏陶,活动做载体, 持之以恒,“正·合”文化定能入心成行,彰显学校“养正尚合”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