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校新闻

劳动是幸福的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124  时间:2023-06-13  

作业主要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布置给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的学习任务,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作业,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我调节学习,是学生学习自主内化的过程。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学生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发展。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作业设计提出明确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而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这需要老师创新作业设计,减量不减质,保证作业的科学性同时提高作业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新作业内容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可以从内容的整合开始,设计综合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将“听、说、读、写”贯穿其中,使得作业内容多元化、生活化。
    一是整合语文学科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对学期作业、单元作业进行整体设计,促进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观察”,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学本单元时创设“我是观察家”情境,让学生通过“学课文习观察方法——探寻表达奥秘——实践观察并记录——观察日记我会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时适当地调整教学顺序,在单元学习之初布置观察任务,学生确定观察对象,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借助《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选择一种记录方式后开始观察并做好记录。在学完《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感受叶圣陶长期细致的观察与生动有趣的表达后,尝试运用于自己的观察记录中。在学完《蟋蟀的住宅》后,参照课后阅读链接,将观察记录形成连贯的观察日记。
      二是将语文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四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时,前置性作业请学生们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经讨论交流后针对身边环境问题形成《保护环境小建议》,这样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是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设计跨学科作业。每到我校科技节,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科技小作品,做科学实验。借此机会,班内开展“科技作品大比拼”,学生们会精心为自己的作品起独特又贴切的名字,并边展示自己的科技制作边介绍,进而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学生要想做出成功入选,必须懂得一定的科学原理,同时又要准确生动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实现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的相融合,做中学,做中思,学生的作业参与度与完成度都很高。
      二、创新作业形式
    在学校老师们的积极探索下,语文作业形式逐渐丰富,但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仍有大量的抄默、课后练习等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少。“双减”背景下,需要老师转变以前的作业设计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作业形式,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实践类作业与拓展型作业并重,如识字小报、阅读卡、思维导图、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想象、表达与合作。抄写生字词这类常规作业的设计,要避免一刀切,如请学生先把所有的生字书写一遍后筛选出自己认为较难的字和易错字,用红色笔标出易错笔画,再练习书写。再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神话故事,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依托课后习题进行这样的作业设计:(1)我是故事大王:要求学生能够搜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神话故事。(2)我是小演员: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展演课本剧。(3)我是小画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为其绘制人物卡。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三、创新自主参与
    作业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老师手上,从作业的设计、布置到评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安排的一切,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学生们就要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事实上,作业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有了参与感和选择权会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主动投入作业中去,比被动的接受更有利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责任、时间管理等品质与习惯。因此,作业应在促进学生基础发展的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可以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和选择。
      第一,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量。
     学生眼中的作业量与老师眼中的作业量是出入很大的,同样的作业量老师往往会将其减少,而学生往往会将作业量扩大,因此老师应从学生角度理解作业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书写作业,其中有以识记为目的的抄默类作业,有以训练书写习惯与能力的作业,教师可以提前规定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作业量。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提前告知学生第二天要听写今天所学的生字词,学生自己决定将词语抄默多少遍。
      第二,学生主动选择作业难度。
     研究表明,当作业量比较少,对学生认知挑战性比较低时,学生能够积极地完成作业,但认知参与程度比较低。当作业量比较少,学生也愿意尝试对认知挑战性比较高的作业,并能够投入积极的情感。但作业量较高时,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参与度普遍低下。可以利用作业量和作业挑战性对学生作业的影响,精心设计作业规则,实现作业分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有老师提出“争取A类作业”,将作业分成ABC三类,C类作业最没有技术含量,但量最多,A类作业是最有尊严和荣誉感的,同时也是作业量最少的,但谁完成哪一类作业是不固定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种方式将分层作业作为一种对认知的奖励资源,以挑战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和自己比一比,看自己能够完成到怎样的程度。
     第三,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每个孩子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有的学生擅长写作,有的学生擅长绘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创新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为了任何形式的反馈形式促使学生做出改变,改善学习状况,取得进步。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老师更多地关注作业呈现的效果,在作业上简单打上对错,再采用等级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但这样的批改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是促进学生认知反省、加深思维的重要载体,比完成作业更重要的应该是作业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追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情况。”
     作业评价的创新可以创新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标准和创新评价方式三方面着手。评价时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如学生的投入程度,采用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多元评价。评价时要针对性地做出作业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评价之前要提前明确作业评价的标准,帮助学生了解作业的意义,可以借助评价量表与开放性评语,给予有效的反馈。在语文学科中作文的批改,根据作文的要素设计评价量表,包括无错别字,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段落布局合理、描写生动、内容符合要求几个部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再下总结性评语。
    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抓手,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途径。好的作业设计是能给学生带来学深度学习的反馈。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不断地调整作业设计,优化作业结构,减负不减质,让学生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