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教务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务在线

观书有感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1337  时间:2023-09-29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一、大量阅读 勤于练笔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这让我明白了:只要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坚持大量阅读,坚持写日记,坚持读写结合,就能让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微笑教学 牵引兴趣

记得初为人师的那会儿,我总是带着微笑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收敛了笑容,刻意地伪装起来,变得严肃起来。我总觉得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须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课堂纪律松懈等也是因为自己的微笑多了,对他们来说没有老师的威严;甚至,把曾经的微笑看作幼稚,视为对学生的放任、不负责任,而恪守“严是爱”“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才是“正道”。于是,我很自然地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面对学生时板起面孔,说一不二。

读了于老师的书之后,我认识到“微笑教学”才是教学的最佳境界。于老师之所以在古稀之年还能成为“孩子王”,是因为他那灿烂的笑容。现在想想也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拉下脸,提高嗓门,以批评为主,学生就会耷拉着脑袋,心灵之门早已关闭,再多的言语也是徒然。

教师要微笑,教师的微笑需要什么做支撑?于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和诙谐的谈吐。微笑面对犯错的孩子,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它展示了教师的美德,是知识和能力的结晶。微笑对待学生,不断地激励是激发兴趣的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这样学科成绩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教好语文也就没那么难了。

三、“五重”教学 齐头并进

“重情趣”是指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有情、对上课有情。对学生有情,是指教师要热爱孩子,还要蹲下来看学生,理解他们的淘气、好动、好玩,理解和宽容学生。对语文有趣,对上课有情,则是要培养对语文的钟情,在上课过程中,要关注教材,关注学生。

“重感悟”是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悟什么?于老师认为首先悟其语,悟其义,语言文字的障碍要基本扫除,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还要悟其情,懂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重积累”则是指,在小学这个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还要重视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不仅要重读重背,还要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积累生活经验。于老师指导我们从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一是教学中要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二是重视课外阅读。实验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三是做读书笔记。于老师还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博物馆去,带到军营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

“重迁移”是指在教学中要重视举一反三,边学边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于老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于老师的读写迁移,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让我真切感受到何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老师的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方法确实为阅读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我应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进。

“重习惯”是指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要在生活处处加以重复练习和实践。于老师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从小养成好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关于运用语言的习惯,则要靠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才能逐渐养成。

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自己要先开始阅读,开始写作,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热爱读书。只有满身书香的我们,只有腹有诗书的我们,才能够将孩子们带进那个充满知识、充满乐趣、充满诗书芬芳的世界,让他们得到诗书的滋润。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