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三尺芬芳,师心独运——高三语文备课组听课、评课记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1943  时间:2018-12-25  
       素风摧弱质,水沼发氤氲。2018年12月12日下午,冰寒刺骨,却不减温情。三尺讲台,师心堪独运。信丰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组照例开展备课组活动,彭彪老师、赖金平老师进行高考复习公开课教学。
      高三(15)班彭彪老师讲解《赤壁赋》。《赤壁赋》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反映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其艺术构思独特,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全班齐读一遍,温习课文,抓住必背,掌握实词虚词。接着,进行情境默写练习。寡妇在舟,闻笛泣下,对应的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然后,展示苏轼的生平简介,从人物链接网,“苏门三父子”、“唐宋八大家”到“苏辛豪放派”、“苏黄米蔡”四大家,从写作背景到个人爱好,全面统概。本赋是主客问答形式,主是达观、逍遥自在,客是儒者、建功立业,皆为苏轼;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然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逐字分析——“斗牛”、“白露”、“茫然”、“美人”……大声朗读,贯穿全文。大到中心思想,小到“望”、“乎”、“然”、“歌”、“和”等字,不遗一点。倒装句中,“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等句子一一解释。
      下午第二节课,赖金平老师授《兰亭集序》一文。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以读开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清脆爽朗,一气呵成。文化常识,“序”叫做“引”;王羲之,书圣,王右军,武将出身。“东床快婿”典故佳话千古流传。赖老师因材施教,娓娓道来。课文研读,逐句逐字翻译,慢慢推进。“修禊”,“修”为动词,做的意思。“贤”是形容词做名词。点名回答,回忆所学前文,“修夸”、“修服”、“修八尺”。“映带左右”,围绕之意。“引”之以为流觞曲水,“觞”是酒杯。曲水,地名水名也。“畅叙”,开怀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第三节课,集体评议。黄老师发言,她总结月考三校联考改卷问题。任务驱动型作文,要体现“负重”、“减负”,不能偏题。“引、议、联、结”,不能出错。选择题答题技巧注意陷阱。大家提到,两位老师上课有条不紊,按照步骤来上课,重点突出,抓住核心,教态自然。
     赖老师、彭老师,孺子耕犁,尽责任心,紧扣高考,深入浅出。高三语文备课组严按学校要求,潜心研教,俯身求学,“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努力灌输“德先文后,尊师重道”理念,为学校进步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