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

向阳花开,我自馨香 ——高三改卷随笔漫谈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1532  时间:2019-06-25  

改着试卷,不禁想写点东西,以之流露笔墨抒怀释怀。我现在其实很不喜欢有目的的写作文,现在写下水作文,都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和精致性,说白了,“骗人不害臊”。我热衷于读古书,喜欢写点自由的诗文歌赋;再者,自己的水平还没有炉火纯青,总写总写,也不出其外。传统经典是我的根脉,是我的基鼎。

但是,有时候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亟需提升,学了那么多年,原地踏步,提笔忘字,深可悲也。其实,以前方法都讲完了,各种各类优秀范文起码发了一百篇,就是没有长进,就是一脸茫然与惆怅若失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方法。上课直接口述,现场发挥,让学生记下来。这个效果还不错。有同学懒,又不想记,只好每次自己动手写,然后印发读阅背。这几次改作文,发现大家抓观点都更准确到位、文采更突出、论证更科学合理、开头结尾更有的放矢了,非常之好。应该保持下去,一鼓作气,一以贯之,方能拿下这个关隘。

究竟作文怎么提高,每个语文老师可能都“谈天说地”、“头头是道”。语文本来就需要这样子。有人说我的作文水平差,我听了很矛盾——差是相对的,《道德经》里面不是说了吗?“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比较而已。较之孔子、司马迁、李白、毛主席,一辈子也赶不上啊,又有几个人能比之?我承认我很差。还有,我现在还是蛰伏,外面有人说我写稿子,有稿费,内心是拒绝的,当然,也有生活所迫的例外。写作,很费脑子,又很少起到正风润物、以启后来的作用。我还没有完全背诵过、理解过、升华过、躬行过几部经典,看古今中外的经典少之又少,怎么敢这么快就烂发议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一生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写了部《春秋》。我们写出的东西,要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检验啊!吾好古文,推崇八大家,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师学孔孟,学好马克思主义,是毕生的追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一个人的修养不是顺境,而是逆境,不困于所溺,更不让外物扰于心。

不扯远了。回到高考作文,同学们很有进步,为之点赞喝彩。有高人指点我——背诵一百篇文言文或《古文观止》,学习经典就有了入门钥匙。很有道理。刘勰的《文心雕龙》里面就讲过了写作的方法大全,还用得着我在此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写诗评诗,看看《人间词话》就懂了。古代“八股文”有不好的地方,其实凭心而论,现在学生的水平,包括我的水平,包括很多人的水平,那是天壤之别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要给我扣“复古”的帽子,教语文的,没有一点文学素养,怎么好意思。什么“复古”、“保守”,这些人简直“崇洋媚外”,春节、元宵、端午、重阳、中秋、对联、书法、京剧、剪纸、园林、汉字……这些哪一个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用点“名人名言”就说有文采!洋务运动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完全倾服。古今中外的我让你们都需要学习,比如,古代的壁画莫高窟,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

作文水平提高,观点要准确、新颖、有深度、结构逻辑,此是根。然后论证、开头、结尾、文采是枝。字好看是叶。老师帅而教之,率而导之,学生的水平,或许当刮目相看,我们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心态很需要。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然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有为,不甘人后,不居平庸。我的一位百岁老亲戚反复提醒叮咛我要“勤学苦练,发奋图强”,此话至今鞭辟入里、荡气回肠。听君,胜读十年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前辈,学习高手,有伯乐指引,人生方能金版得更快、更好!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要成功,一定要负重前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以举一万个例子。成大事者,潜龙在渊,也可能一辈子,李白、杜甫、苏轼,贬贬貶,天涯何处?王勃,才高八斗,可怜英年早逝。王安石,还变法了,至少施展了抱负,最终也是失败。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把握今朝吧。不问前方,不顾风雨,向阿甘那样,只管一路奔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跃跃欲试,“吟鞭东指即天涯”!同时,心宽体胖,心无愧怍,以德润身,泰然处心。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以往之不鉴,来者尤可追。以经典背为被,以天地为盖。通达无为有为,无法有法,知命、学命、行命、改命。


奋斗吧!21世纪的追梦赤子!

竹林风罗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