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楼下超市买东西,恰好遇见一对母子,男孩大概四五岁,想要吃冰淇淋,一旁的妈妈有点生气,正在指责他:
你怎么这么馋呢?刚刚才吃了饼干,现在又吃冰淇淋,除了吃你还知道什么?学习时不见你这么用心?
男孩低着头,嘟着嘴,一副委委屈屈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我想起之前看过的关于批评孩子的理论。
家里有孩子的,相信都有过批评孩子的时候。
孩子一搞事,父母就容易心急,张口批评就会给孩子贴标签,定性他的品质和人格。
孩子只是想吃冰淇淋这件事,就指责到了「没用」「不爱学习」这个份上。
然而,这种说法孩子不仅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因为标签自暴自弃。
1
有意义的批评
会让孩子成长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错了,解释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他们才能成长。
如果一味发泄情绪,只会让他越来越反感爸妈的批评。
批评孩子之前,首先要接纳,照顾他们的需求。
上面那位吃冰淇淋的孩子,妈妈换一种说法,也许效果就会不一样:
「你想吃冰淇淋,但你刚刚才吃了饼干,还记得老师说的吗?吃太多零食容易生病,个子长不高。」
也许接下来,孩子会说自己只吃一点点之类的话来辩解。但到这一步他已经明白,这件事为什么是错的了。
只有解释清楚,帮他思考、理解为什么不可以,他才能一步步内化这些规则,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2
批评孩子,最忌翻旧账
批评孩子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贴标签。
孩子想吃冰淇淋,就贴了「馋嘴」的标签,这样就暗示了他是一个馋嘴的孩子。
给他灌输固定的标签,他们就会放弃自身成长,真的变成一个「馋嘴」的人。
批评孩子,就事论事很重要。
不能把孩子一次错误无限放大,一次性为放大成成长期的行为。
就像把吃冰淇淋这件事牵扯到学习上,就是无限放大了。
批评应该是具体的,不能是泛泛的。
无理由扩大批评的范围,会造成失焦,给不了具体的指导,还可能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绪。
3
如何批评才有效?
既然批评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最后一步,自然是要告诉他如何改正,而且必须是手把手带着孩子亲自改正。
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很多人会直接让他收,但他们哪里懂得怎么收?
父母需要告诉他这个玩具该放到哪里,那个玩具该放到哪里。
这是改正错误的过程,比错误本身更加重要。
带着孩子改正,就是教会孩子付出,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时间,他对错误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等他改正了,也要及时表扬他的努力。
生活中,不批评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让孩子在批评中有所得,才能健康成长。
4
批评孩子,他不听怎么办?
很多人都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和孩子好好说,他们就是不听,或者听了也拖拖拉拉的。
这种情况不要着急气恼,可以把这个当成教学任务,教孩子听从你的指示完成一件事。
可以事先和孩子郑重地解释——我叫你的名字时,代表这件事很重要。
当你下次喊他时,他回应了你,也记得给他一点奖励或赞美。
最简单的夸一句「我让你过来你就过来了,表现得真棒!」,威力也是不容小觑。
奖励和赞美,是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这是一个条件训练的过程,一步步教导孩子回应你的指示。
5
切记!批评不能体罚
有位妈妈跟我说,她忍不住打了孩子一巴掌,结果孩子一直记得。
打她的原因是,孩子说我喜欢爸爸,讨厌妈妈。
她想到自己任劳任怨照顾孩子,最后换来这样一句寒心话,就打了她一次,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养娃过程中,肯定会有冲突的时候,有人觉得打一下孩子,起码能让孩子听话。
可实际上,看上去孩子是听话了,但那可能只是孩子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他暂时顺从了,并不是他真正「长记性」了。
有人觉得事后弥补就可以,但是孩子真正受到伤害的地方,并不是屁股。
研究表明,父母体罚孩子和今后的攻击行为、犯罪行为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体罚孩子是一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
如果有人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已经产生一种错误认知——不听话爸妈就会打我。
现在纠正也来得及。
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扭转认知。
在他下一次犯错时,采用上面几个步骤,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正三观,让他们知道,爸妈是讲道理的。
哪怕孩子还小,你也可以正式和他聊一次天,给他道个歉,说明白自己的不对,并且提议大家互相指正对方的错误,一起成长。
6
这几个时间点
批评孩子效果适得其反
其一,要考虑孩子的尊严,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
在公众场合,我们都希望别人能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想被大声指责,孩子也是如此。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孩子在外面犯了错,可以拎回家里教育,或者在无人的地方,让他自己去反省。
其二,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
吃饭是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的时光,爸妈也最喜欢利用这个机会批评孩子。
可能吃饭的姿势不对,说教就开始了,然后从吃饭延伸到学校、做作业、交朋友等等问题。
吃饭吃得满肚子怨气,孩子长大后,可能连菜都不敢夹,因为担心有人对自己不满。
其三,睡觉前也不要批评孩子。
晚上人的情绪本来就比较敏感,孩子容易哭,自己说话也会变重。
睡前一声温柔的晚安,才能让孩子有个健康美满的觉。
其四,孩子情绪不好时,尽量不批评。
孩子生病了,或者情绪低落时,哪怕他有错,也不要着急指责。
在他们伤心难过的时候,正需要大人的安慰和呵护,爸妈却在这时候批评他们,这相当于在孩子伤口上撒盐,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育。
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
孩子犯了错,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批评也讲究时机和方法。
教育孩子是个辛苦活儿,也是技术活儿,考验智慧也考验着耐心。
总的来说,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就 6 个字:
尊重、公平和理性。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