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当你管教孩子痛苦时,试试这三个方法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0-05-22 阅读:5291字号:[   ] 分享
心理学家林文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有些父母带孩子会那么累?

如果养孩子养到披头散发、焦头烂额,这大概是你养孩子的方法不对了。

养得好的孩子,父母都是轻松的,当你方法错误时,一个孩子就足以使你崩溃。

这不就是很多父母的写照?

要么跟求祖宗似的求着孩子吃饭、学习、听话;要么跟见仇人似的,歇斯底里的咆哮,打骂。可是仍然无济于事。

我们总认为是孩子不听话,难管教,可是我们很少反思是不是我们方法错了?

直到看到《正面管教》这本书,发现原来育儿还可以用不打不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最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品性好,能力强,让大人省心。

而他的这种“乖巧”是自发的,长期的,不需要靠外界约束。

1.jpg

一、管教孩子的三种方式

大部分家长管孩子通常有2种方式,第一种严厉型,第二种骄纵型。

其实还有第三种,就是我们书中所说:和善而坚定型。

(1) 严厉型

严厉型家长认为:你必须听我的,我说的才是最正确的;

如果你不听话,那么就得靠对你吼叫打骂才能制止你。因为跟你好好说话你听不进。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黄金棍下出好人”,孩子要靠打才能成才。

然而严厉型家长得到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打骂之后,孩子会哭,会短暂的顺从、听话。

可是下一次继续犯同样的问题,家长继续用同样的方式打骂。

如此恶性循环,直到他长大成人,不用再受你约束的一天,就该他用相同方式对你了。

(2) 娇纵型

娇纵型家长认为:我无条件爱你,我尊重你的一切决定,你是自由的;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是大人,你是孩子,我不跟你一般计较。

娇纵型父母带孩子其实比严厉型还累,严厉型父母至少打骂了还能出口气。

而娇纵型只能跟求祖宗的似的求着孩子吃饭、穿衣、上学、做作业、称呼人。

他们甚至连做自己、做大人的勇气都没有。孩子生气了就靠哄。

所以娇纵型父母养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小霸王,小公主。

他们没有集体感,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懂得关心体贴人,不懂得为别人服务。

他们会认为世界都得围着他转。如果你不顺从我,那么我就“惩罚”你。

(3) 和善而坚定型

其实在以上2种方式以外,还有第三种方式,那就是和善而坚定。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以尊重和合作为基础,不会对彼此造成伤害和羞辱。

并且长期有效,它能让孩子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出各种生活能力。

和善,是尊重孩子;坚定,是尊重你自己。只有互相尊重,你们的关系才能长久健康,你们才有平等对话的资格。

我们来看个例子:

假如孩子跟你顶嘴,大哭大闹,满地打滚。

和善而坚定的做法是:告诉孩子,鉴于他现在情绪不好,你现在先走开。

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来叫你,或者你再找他谈话。

你稍后可以这么跟孩子说:

“宝贝儿,我理解你刚才心情很不好,生这么大的气。我爱你,但是你的做法让我不能接受。以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走开,等你冷静下来咱们再谈。现在咱们来谈一谈如何找到有利于咱们双方的办法吧。”

这么做的好处是,让孩子学会好好沟通,学会尊重对方,而不是靠撒泼打滚来获取想要的东西。

2.jpg

二、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的着力点,应该是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培养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力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也将被人关心、尊重和爱,以及得到认可,自我实现,列为人类高层次需求。

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多会产生抑郁的心理和不良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孩子那么热衷打游戏和当小霸王呢?

因为他们能从打游戏和小霸王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他们能从中得到认可。

还有些孩子,当没有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时候,会选择自我伤害。

5月6号,西安某小区,一个9岁女孩,因不能在傍晚5点前完成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女孩书桌上遗书留下的话是:我为什么干什么都不行。

杀死这个女孩,是深深的自卑感。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如果她的心态不良好,即使从这一次坎活下来了,以后的磨难中也很难独自站起来。

所以为人父母,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尊、幸福,比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和多优异的成绩都来得重要。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童年不幸的孩子,会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幸福的孩子,会用童年治愈一生。

三、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型手段战胜孩子,让孩子顺从。

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用尊重平等的态度,让孩子愿意与大人沟通,愿意与大人合作。

赢了孩子是短暂的,赢得孩子是长期的。

当孩子愿意跟大人沟通合作后,他们会觉得他们被理解,他们有价值感和归属感,他们体会到为人的快乐。

赢得孩子有4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当孩子的感受被理解了,他们才愿意跟你沟通。

试想一个这样的例子:

当孩子把邻居小孩玩具偷回家后,我们大部分家长会怎么做呢?是不是大声责骂:你怎么可以偷人家东西呢?快给人家还回去。

这时候,小孩可能会哭闹,我就不。甚至会撒谎,这是别人送我的。

如果是通过赢得孩子的做法是:咦,这玩具这么漂亮,是哪里来的啊?当孩子如实交代后,我们可以关心的询问,你为什么想把玩具带回来呢?

孩子心里知道,他其实干了一件错事,但是居然没被妈妈责骂。后面要沟通,他的抵触情绪就会减弱。

(2) 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但是不能宽恕。

这一步,我们可以跟他一起蹲下来一边玩玩具,一边回忆起你的过去。

你以前也有过这段经历,自己带出去的玩具,被别人小朋友偷走了。

那个玩具是你期盼已久,好不容易得来的,但是才玩了第一天,就不见了。

你多么讨厌那个偷你玩具的小朋友。如果再看到他,你会拿回玩具,并且告诉大家,这个小朋友是小偷。肯定大家就不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孩子听到这里,肯定内心潜移默化的会想,其他小朋友会不会认为我是小偷,不跟我一起玩耍,还要在大家面前说我,那肯定很丢脸。

用相似的经历或者故事告诉他,不直接指责打骂,也不会对他造成羞辱。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当孩子听进去了你的故事,也开始思考了。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非常不愿意看到别人说自己小孩是小偷,也不跟你一起玩耍。

这让妈妈感觉很羞愧。你是不是也是这种感受呢?

我们心爱的玩具不希望被偷,别人的玩具,也不希望被偷。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前面三步,是奠定基础。让孩子能够心平气和跟我们对话,愿意自发的思考和采取解决办法。并且确定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这一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妈妈很理解你,喜欢这个玩具。咱们一起来想想解决办法,好吗?

鼓励孩子思考办法,孩子思考的办法,我们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才会感受到他的价值感和认同感。

最后再给孩子总结、删减和补充。比如把玩具拍下来,我们下次上街的时候,去玩具店找,找到后买。比如把玩具还给小朋友,并且道歉,请求对方的原谅。比如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

小朋友原谅你是小朋友大度,不原谅你,你打算怎么办呢?

比如,我们以后看到有偷玩具的小朋友,我们要大声喊出来。这样一个流程走下来,孩子既不会跟家长大吼大叫,还能自发的认识到问题,思考出解决办法。

友善、尊重、关心是以上步骤的根本。决定要赢得孩子合作的前提,是带给孩子和善、积极的感觉。

结语

我们成为父母,不是被贬为孩子的奴隶。而是多了一个学习成长的环境和机会。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是生来什么都会。所以我们更需要在为人父母这条路上,多学习,多实践。用一颗宽容、温厚、坚定的心,对待孩子。

希望我们能慢慢在养儿路上得心应手,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秀父母,也让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