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决定孩子命运:接受,才是改变的前提

上传单位:管理员发布日期: 2020-05-18 阅读:3694字号:[   ] 分享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u5fae信图片_20200518080539.jpg

非常实用,值得我们学习

有句话说:人格决定命运。

这个人格是指我们心理活动的总和,包含了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一部分来自于先天,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后者也称为“社会化”。

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形成他们人格的各不相同。这些人格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社会关系、情感模式等。

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我们首先接收到的培育环境,对孩子的命运影响重大。

01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昨天和女儿聊到一个问题。她现在正处于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并寻求突破的时期,目前她在新工作中遇到了压力,有些负面情绪。

这个压力,一方面是刚转行,没有经验,而目前的工作量对于她而言显然是超负荷的,她每天都加班到凌晨才到家;另一方面,是她面对的是双重领导: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对她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不统一,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真正让她心累的不是工作,而是人际关系的困扰。工作可以说是她喜欢的,只是这个新公司里她要面对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人际关系模式,她明显适应不良。

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女儿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无法面对每天关系中的无所适从,她坚持了两个月就离开了公司。目前是她第二次遇到工作上关系的问题,因为之前的逃避,遇到相似的情形,曾经未能解决的问题再一次卷土重来。


怎么办呢?显然不能再逃避。所以我告诉她,这个关你是一定要过的。如果每次碰上这样的问题就逃,今后都会卡在这里。只有接受并面对,去学会如何与它相处,才能继续往前走。

女儿有点不甘地说:

为什么我要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就那么艰难呢?有些人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父母从小就给了他们许多这样的机会来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比如每天都能面对不一样的人,知道如何与不同的人更好地相处,而我的家庭环境里如此单薄,出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努力奋斗。

我很小就离开了老家,父母和兄弟姐妹等亲戚关系全部都在老家。因此,在女儿从小成长的这个小家里,没有什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在处理关系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也相对不足,这也正是目前这个家庭环境给她带来的欠缺之处。

是的,有的家庭天生就能给孩子带来许多学习成长的环境,有的家庭因为父母的局限,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和突破,这就需要他们在社会上多经历一些坎坷,来弥补成长环境带来的不足。

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质疑:可为什么同一个父母下的兄弟姐妹,他们性格和命运却各不相同呢?

这就是下面要提到的另一个因素。

02

孩子的人生底色,是父母给的。

童年时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决定着孩子与世界的相处模式。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无条件地爱和接纳孩子,细心照料孩子,渐渐地,这种爱的接纳和照料,在孩子心中内化成内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形成他与自己、与他人和世界的一种相处模式。

他会感觉到世界对他的满满善意,也会报之以善意来对待他人和这个世界。

反之,在孩子的人生之初,父母用应付、图省事甚至不耐烦和厌恶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感受到世界的敌意,也会用敌意的眼光来对待他人和这个世界,他还会认为自己不值得爱。

两种不同的人生底色,决定着孩子截然不同的命运。

就算是在同一个家庭中,不同的兄弟姐妹,如果受到家人对待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性格个性和成长过程也会大相径庭。这就是为什么相同父母下,不同孩子之间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创造了现实。一个人的潜意识里相信什么,世界就会向他呈现什么样的现实”。那些相信“世界还是好人多”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他遇到的事情或贵人,其实都是他潜在意识对外部环境的投射,他会梦想成真。而相信这个世上只有利益之争的人,自己也会经常陷入被算计的境地。

03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心理学上认为,人天生就拥有自恋的特质,以为自己能够主导一切,决定一切。年龄越小,这种自恋就越严重。

童年的自恋有两种含义:

好的事情,孩子会认为是自己所导致的。比如父母恩爱,家庭温馨,孩子会觉得,这是因他而造成的。

坏的事情,孩子也会认为是自己导致的,假如父母不开心,吵架离婚,孩子也会觉得,这一切都是他的错。他甚至会牺牲自己以期改变这一切。

好的父母,会把孩子安全地带出自恋状态,让孩子明白,哪些才是他的责任,哪些不是。渐渐地,他会明白什么是他能改变的,什么是他无法改变的,他必须学会接受。

比如,父母和他人的行为情绪,都是孩子无力去改变的。

但糟糕的父母,常常会把不顺的事情归咎于孩子。他们说,都是因为你,我们才怎样怎样。从此孩子可能终生无法摆脱自己的内疚和罪恶感,种下自我否定的种子。

我们不只是在童年才自恋,长大了也一样会自恋。童年越缺乏爱的孩子,长大后会越容易自恋。


自恋和自我否定,是一对形影相随的连体儿。当一个人自恋地认为自己特别强大,能够自由地决定一切的时候,如果事与愿违,就很容易转向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自恋的结果大多会以失意告终,让人产生自我否定。

渴望改造别人,就是一种自恋状态。其实,人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许多人失败痛苦的根源,往往源于企图想改变他人。

比如,一些孩子小时候因为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变父母的不完美而以失败告终,会把这种愿望压抑在潜意识里,长大后就很会不自觉地寻找那些和父母特质相似的人,来继续完成这种潜意识中的“改造梦”。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重复地寻找一些与父母相似的恋爱对象。不幸的是,大多数人的这种改造梦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改变他人和周边的环境,他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有人会说:


但是对方还是因为我而改变了。

是的,有这种情况,看起来似乎是你改造对方成功了,但实际上是你的运气好,对方主动愿意为你做出了改变。做出这种改变的决定因素不是你,而是来自于对方的内心。

好的父母,会引导和鼓励孩子学会接受不能改变的部分,改变可以改变的地方。这就是: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学会自我成长。

既然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那就接受这一切。这也是在接纳我们的不完美,让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相爱。只有改变我们内心的关系模式,才能改变我们的外部环境,让我们的命运发生改变。